挽顾德将别驾

襟怀渊海浩难量,仕路恩威见弛张。

剧邑蒲鞭闲累月,潢池血剑肃如霜。

朱门绝迹心常泰,银艾横腰鬓未苍。

学不康时年半百,可怜天道竟茫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胸怀像大海般深广难以估量,仕途中的恩惠与威严时而展现时而收敛。
在繁华的城市中,官职闲散数月,如同蒲鞭无事可做,生活平静如霜冻般严肃。
豪门贵族不再涉足,心中常感安宁,尽管腰间佩剑,但鬓发并未因岁月而斑白。
虽然五十岁还在努力学习,顺应时代,但感叹世道艰难,未来渺茫。

注释

襟怀:胸怀,指人的思想情感或抱负。
渊海:比喻非常深广。
仕路:仕途,指做官的道路。
恩威:恩惠与威严,指上司对下属的态度。
剧邑:大城邑,繁华的城市。
蒲鞭:古代官员用以惩罚的小竹鞭,象征轻松的管理。
潢池:本指护城河,此处比喻小规模的叛乱。
银艾:银和艾,古代贵族的服饰,此处代指豪门。
康时:顺应时势,适应社会。
天道:自然法则,命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公度为悼念别驾顾德所作,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其人品与仕途的感慨。首句“襟怀渊海浩难量”,赞扬了顾德的胸怀宽广,如同深海般深邃难以估量,显示出其人格的深厚和包容。次句“仕路恩威见弛张”,描述了他在官场中恩威并施,既得人尊敬又面临挑战的复杂经历。

“剧邑蒲鞭闲累月”描绘了他在繁忙政务之余,仍有闲暇时光,以蒲鞭象征轻松治理,体现了他的治理才能和生活态度。“潢池血剑肃如霜”则暗示了他面对严峻形势时的果断和严肃,犹如霜剑般犀利无情。

“朱门绝迹心常泰”,表达了顾德即使身处权贵之家,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泰然,显示了他的淡泊名利。“银艾横腰鬓未苍”写其虽已年过半百,但风采依旧,腰间佩带的银艾(古代官员的腰带)显得他精神焕发。

最后两句“学不康时年半百,可怜天道竟茫茫”,感慨时光荏苒,尽管他努力顺应时势,但人生无常,天道难测,流露出对友人命运的惋惜和对世事无常的感叹。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而又富含哲理的挽诗,展现了顾德的高尚品质和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345)

黄公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 号:知稼翁
  • 籍贯:莆田(今属福建)
  • 生卒年:1109~1156

相关古诗词

挽蔡子应郎中二首(其二)

袭庆名臣胄,栖身世隐堂。

忧时多鲠论,疾恶见刚肠。

髣髴商楹奠,凄凉汉署香。

老成无复见,雨泣路人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挽蔡子应郎中二首(其一)

德齿周元老,风流汉二疏。

千钟儿辈事,三径野人居。

独行他年传,生涯几卷书。

东山终不起,天意竟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挽蔡公南别驾二首(其二)

往岁从新幕,逢君入瘴乡。

但知期白首,谁意熟黄粱。

星屏尘埃合,铭旌道路长。

几经遗爱地,清泪湿甘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挽蔡公南别驾二首(其一)

膴政渐遐俗,清风律懦夫。

人怜埋玉树,谁复奠生刍。

赋寿无三甲,传家有二雏。

经纶才不展,身世一长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