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太白语酬僧净月

主人碧岩里,为余话幽栖。

真诀自从茅氏得,风流还与远公齐。

满堂空翠如可扫,而君解来一何好。

白玉麈尾谈重玄,琉璃砚水常枯槁。

苍苍云松,拂彼白石。

世人闻此皆掉头,就中与君心莫逆。

袖拂紫烟去,空中闻天鸡。

借问苏耽鹤,早晚向江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张雨所作,名为《集太白语酬僧净月》。诗中描绘了诗人与一位僧人于碧岩之中交谈的情景,展现了清幽的自然环境与高雅的文人风范。

首句“主人碧岩里,为余话幽栖”描绘了诗人在碧绿的岩石间与主人交谈,谈论着隐居的生活,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接下来,“真诀自从茅氏得,风流还与远公齐”两句,借用了道家和佛家的典故,表达了对道法自然、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与古代高僧远公相媲美的志趣。

“满堂空翠如可扫,而君解来一何好”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空气的清新,仿佛整个空间都被翠色所覆盖,而这位僧人的到来,如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令人感到无比愉悦。接着,“白玉麈尾谈重玄,琉璃砚水常枯槁”通过描述僧人手持白玉麈尾,谈论深奥的哲学思想,以及砚台中的水似乎总是干涸的状态,暗示了僧人对知识的追求与内心的平静。

“苍苍云松,拂彼白石”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松树与洁白的石头相互映衬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寓意着诗人与僧人之间心灵的契合与交流。接下来,“世人闻此皆掉头,就中与君心莫逆”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世界的疏离感,以及与僧人之间深厚的理解与共鸣。

最后,“袖拂紫烟去,空中闻天鸡”描绘了僧人离开时,留下了一片紫色的烟雾,仿佛是仙气弥漫,而“空中闻天鸡”则象征着僧人离去后,留下的不仅是寂静,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一句“借问苏耽鹤,早晚向江西”以苏耽鹤的传说,表达了对僧人未来行踪的关切与期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及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超越世俗的友谊与精神上的共鸣,以及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511)

张雨(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名嗣真,道号贞居子曾从虞集受学,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年二十弃家为道士,居茅山,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

  • 号:句曲外史
  • 生卒年:1283~1350

相关古诗词

集王摩诘书语六言二首(其一)

寒犬吠声如豹,夜春相应疏钟。

华子冈头清月,照人独坐山中。

形式: 六言诗

集王摩诘书语六言二首(其二)

夜深僮仆静默,月明辋水沦涟。

独与山僧饭讫,寒林远火初然。

形式: 六言诗 押[先]韵

重登牛头峰

霜叶黄蝶飞,崖泉白蛇挂。

行行寻故迹,往物已屡化。

高步万石上,独立一木下。

悠然顾吾影,残日在林罅。

古来遗世士,泯观混真假。

所视既已齐,乘险意亦暇。

智愚相与夺,得失纷代谢。

吾欲营力耕,穿岩树茅舍。

形式: 古风

窗鸣风片乱,溜冻冰条直。

夜久忽无声,傍檐时淅沥。

青薪焰方吐,红灯花欲滴。

闭阁有馀温,蒙衾兀重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