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元代诗人张雨所作,名为《集太白语酬僧净月》。诗中描绘了诗人与一位僧人于碧岩之中交谈的情景,展现了清幽的自然环境与高雅的文人风范。
首句“主人碧岩里,为余话幽栖”描绘了诗人在碧绿的岩石间与主人交谈,谈论着隐居的生活,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接下来,“真诀自从茅氏得,风流还与远公齐”两句,借用了道家和佛家的典故,表达了对道法自然、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与古代高僧远公相媲美的志趣。
“满堂空翠如可扫,而君解来一何好”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空气的清新,仿佛整个空间都被翠色所覆盖,而这位僧人的到来,如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令人感到无比愉悦。接着,“白玉麈尾谈重玄,琉璃砚水常枯槁”通过描述僧人手持白玉麈尾,谈论深奥的哲学思想,以及砚台中的水似乎总是干涸的状态,暗示了僧人对知识的追求与内心的平静。
“苍苍云松,拂彼白石”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松树与洁白的石头相互映衬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寓意着诗人与僧人之间心灵的契合与交流。接下来,“世人闻此皆掉头,就中与君心莫逆”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世界的疏离感,以及与僧人之间深厚的理解与共鸣。
最后,“袖拂紫烟去,空中闻天鸡”描绘了僧人离开时,留下了一片紫色的烟雾,仿佛是仙气弥漫,而“空中闻天鸡”则象征着僧人离去后,留下的不仅是寂静,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一句“借问苏耽鹤,早晚向江西”以苏耽鹤的传说,表达了对僧人未来行踪的关切与期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及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超越世俗的友谊与精神上的共鸣,以及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