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留博山寺,闻光风主人微恙而归,时春涨断桥

隐隐轻雷,雨声不受春回护。落梅如许。

吹尽墙边去。春水无情,碍断溪南路。凭谁诉。

寄声传语。没个人知处。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雨后的景象和词人的情感。"隐隐轻雷,雨声不受春回护",写出了春雷虽响,但春雨并未如常般滋润大地,反而显得有些凄凉。"落梅如许。吹尽墙边去",借落梅凋零,象征着春天的消逝,以及词人对友人病情的担忧。"春水无情,碍断溪南路",进一步渲染了春水上涨,阻碍了道路,暗示了友人归家之路的艰难。

"凭谁诉。寄声传语。没个人知处",词人表达了对友人状况无人知晓的孤独与无奈,想要传达关心却无处可说的深深忧虑。整体上,这是一首寓情于景,表达关切之情的词作,体现了辛弃疾词作风格中的豪放与深情。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

身后功名,古来不换生前醉。青鞋自喜。

不踏长安市。竹外僧归,路指霜钟寺。孤鸿起。

丹青手里。剪破松江水。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祝英台近(其一)

水纵横,山远近。拄杖占千顷。

老眼羞将,水底看山影。

试教水动山摇,吾生堪笑,似此个、青山无定。

一瓢饮。人问翁爱飞泉,来寻个中静。

绕屋声喧,怎做静中境。

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其二)

绿杨堤,青草渡。花片水流去。

百舌声中,唤起海棠睡。

断肠几点愁红,啼痕犹在,多应怨、夜来风雨。

别情苦。马蹄踏遍长亭,归期又成误。

帘卷青楼,回首在何处。

画梁燕子双双,能言能语,不解说、相思一句。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晚春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