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梦中游历的情景,充满了神秘与超脱的氛围。首句“昨夜梦行脚”,以梦境开始,暗示了接下来所描述的并非现实世界,而是心灵之旅。接着,“茫然失圣凡”一句,表达了梦中世界的混沌与难以分辨真伪的状态,给人一种虚幻而又深邃的感觉。
随后,“有人坐盘石,云是补陀岩”描绘了一个场景,梦中的某人坐在一块岩石上,声称自己所在之地为补陀岩,这可能是佛教圣地普陀山的象征,进一步强化了梦境中的神秘色彩。在这样的背景下,“明月下沧海,长风吹布衫”两句,通过明亮的月光和广阔的海洋,以及随风飘动的布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最后,“觉来舒老眼,红日上松杉”则以梦醒后的情景结束,诗人从梦境中醒来,眼前是红日初升,阳光照耀在松树和杉树之上,这一转变不仅象征着从虚幻回归现实,也寓意着心灵的觉醒与光明的到来。整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