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白云绝顶

雨罢新晴怯宿寒,一帘秋色满阑干。

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

累世避人秦妇子,一时惊客汉衣冠。

尘寰元有清吟处,便作三山蓬岛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雨后初晴让人害怕夜晚的寒冷,一帘秋意洒满了栏杆。
想要尽览大地的无边世界,就得攀登那高峻的八百盘山路。
历代隐居的秦地女子,此刻被突然出现的汉代服饰所惊。
在这尘世中,也有清雅吟咏之地,就仿佛置身于仙山蓬莱一般。

注释

雨罢:雨停之后。
新晴:雨后放晴。
怯宿寒:害怕夜晚的寒冷。
一帘秋色:满眼的秋意。
阑干:栏杆。
欲穷:想要尽览。
大地三千界:大地的广阔无垠。
须上:必须登上。
高峰八百盘:高峻的八百盘山路。
累世:历代。
避人:隐居避世。
秦妇子:秦地的女子。
一时:此刻。
惊客:使客人惊讶。
尘寰:尘世。
元有:原来有。
清吟处:清雅吟咏之地。
三山蓬岛:传说中的仙山蓬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高峰,观赏自然景色后的感受和情操。诗的开头"雨罢新晴怯宿寒,一帘秋色满阑干"生动地表达了初秋季节雨后天气转凉,映衬出窗棂间缝隙中透出的秋意。

接着"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则表现出了诗人胸怀壮志,希望能够探究世界的广阔与深远,只有攀登至足够高的山峰方能一览众山小。这里“三千界”和“八百盘”均为虚指,象征着极致的境界。

诗人接着提到"累世避人秦妇子,一时惊客汉衣冠",这里所谓的“秦妇子”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些隐居山林的人物,而“一时惊客汉衣冠”则表明诗人不仅自己隐逸,而且他的出现也让过往行人惊讶。

最后"尘寰元有清吟处,便作三山蓬岛看"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超脱和对心中所向往之境界的执着。这里“三山”、“蓬岛”皆为隐逸之地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递出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诗中充满了深远的意境和清新的笔触,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高洁与豁达。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答曹元章

先生修廉隅,日日自惊畏。

老夫寄杯酒,狂亦非所讳。

酸咸虽不同,各自有正味。

切莫对痴人,说梦其词费。

形式: 古风 押[未]韵

赏心亭

何人将我此来游,白鹭那知客有愁。

如子矜持山玉立,似予迂阔水盘洲。

尘襟抖擞风云入,石刻摩挲岁月流。

惆怅谪仙鸾驭远,离离别恨黯滩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感旧

罗结同心柳带青,碧桃香里记将迎。

春风重到凭栏处,肠断江楼不忍登。

形式: 七言绝句

辞周益公

一曲归欤浩浩歌,世间无地不风波。

人从贫贱识者少,事向艰难省处多。

紫塞将军秋佩印,玉堂学士夜鸣珂。

太平宰相不收拾,老死山林无奈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