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角簟

角簟工夫已到头,夏来全占满床秋。

若言保惜归华屋,秪合封题寄列侯。

学卷晓冰长怕绽,解铺寒水不教流。

蒲桃锦是潇湘底,曾得王孙价倍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书生在炎热的夏季里勤奋学习的情景。开篇即用“角簟工夫已到头”点明主人公对学业的专注和投入,角簟为古代书房内用于悬挂书卷的器具,这里代表了诗人长时间地埋头于书海之中。接着,“夏来全占满床秋”则形象地表达了他即使在酷热难耐的夏季也不愿意离开书本,即便是到了秋天,也还是满床都是书籍,显示出对学问的渴望和执着。

“若言保惜归华屋”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如同珍宝般地保留与珍惜,不舍昼夜。这里的“华屋”应该是指诗人的书房或居所,是他学习和思考的地方。紧接着,“秪合封题寄列侯”则透露出诗人对将来科举考试取得好成绩,从而能够得到官职,进而能够向朝廷上呈自己的策略主张的期望。

“学卷晓冰长怕绽”表达了诗人的担忧,他害怕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在清晨的寒气中会有所松懈或散失。这种担心反映出他对学业的重视和对自我要求的严格。

“解铺寒水不教流”则是说即使是在寒冷的水边,诗人也不愿意让自己的思想和精力有丝毫的流逝,他要将它们紧紧地掌握在手中,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

最后两句,“蒲桃锦是潇湘底,曾得王孙价倍酬”则描绘了一种美好的愿望。这里“蒲桃”可能指的是古代用来比喻才子之物,而“潇湘”则是古人常用来形容诗书的雅致之地;“曾得王孙价倍酬”中的“王孙”通常指的是贵族或皇室后裔,诗人希望自己的学问能够得到他们的赏识,并因此而获得加倍的回报。整首诗通过对学习生活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位书生对于知识渴望、执着追求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

收录诗词(142)

曹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 字:梦徵
  • 籍贯:一今安徽潜山)
  • 生卒年:828——903

相关古诗词

石头怀古

日月出又没,台城空白云。

虽宽百姓土,渐缺六朝坟。

禾黍是亡国,山河归圣君。

松声骤雨足,几寺晚钟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立春日

春饮一杯酒,便吟春日诗。

木梢寒未觉,地脉暖先知。

鸟啭星沈后,山分雪薄时。

赏心无处说,怅望曲江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边上送友人归宁

乡路穿京过,宁心去少同。

日斜寻阔碛,春尽逐归鸿。

独树河声外,凝笳塞色中。

怜君到此处,却背老莱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再到洪州望西山

洪州向西顾,不忍暂忘君。

记得瀑泉落,省同幽鸟闻。

一回经雨雹,长有剩风云。

未定却栖息,前头江海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