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书生在炎热的夏季里勤奋学习的情景。开篇即用“角簟工夫已到头”点明主人公对学业的专注和投入,角簟为古代书房内用于悬挂书卷的器具,这里代表了诗人长时间地埋头于书海之中。接着,“夏来全占满床秋”则形象地表达了他即使在酷热难耐的夏季也不愿意离开书本,即便是到了秋天,也还是满床都是书籍,显示出对学问的渴望和执着。
“若言保惜归华屋”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如同珍宝般地保留与珍惜,不舍昼夜。这里的“华屋”应该是指诗人的书房或居所,是他学习和思考的地方。紧接着,“秪合封题寄列侯”则透露出诗人对将来科举考试取得好成绩,从而能够得到官职,进而能够向朝廷上呈自己的策略主张的期望。
“学卷晓冰长怕绽”表达了诗人的担忧,他害怕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在清晨的寒气中会有所松懈或散失。这种担心反映出他对学业的重视和对自我要求的严格。
“解铺寒水不教流”则是说即使是在寒冷的水边,诗人也不愿意让自己的思想和精力有丝毫的流逝,他要将它们紧紧地掌握在手中,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
最后两句,“蒲桃锦是潇湘底,曾得王孙价倍酬”则描绘了一种美好的愿望。这里“蒲桃”可能指的是古代用来比喻才子之物,而“潇湘”则是古人常用来形容诗书的雅致之地;“曾得王孙价倍酬”中的“王孙”通常指的是贵族或皇室后裔,诗人希望自己的学问能够得到他们的赏识,并因此而获得加倍的回报。整首诗通过对学习生活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位书生对于知识渴望、执着追求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