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听词

重重摩挲嫁时镜,夫婿远行凭镜听。

回身不遣别人知,人意丁宁镜神圣。

怀中收拾双锦带,恐畏街头见惊怪。

嗟嗟际际下堂阶,独自灶前来跪拜。

出门愿不闻悲哀,郎在任郎回未回。

月明地上人过尽,好语多同皆道来。

卷帷上床喜不定,与郎裁衣失翻正。

可中三日得相见,重绣锦囊磨镜面。

形式: 古风

翻译

反复擦拭出嫁时的镜子,期盼远行的丈夫能通过镜子听见我的思念。
转身不愿让他人知晓这份深情,我虔诚地嘱咐镜子保守秘密。
怀中收起两条锦绣腰带,害怕在街上被人看见引发惊讶。
叹息连连走下台阶,独自在灶前跪拜祈求。
出门希望听不到悲伤的消息,无论郎君是否归来任职。
月光皎洁,路上行人已稀,好消息纷至沓来。
卷起帘幕上床心中喜悦难平,为郎君裁衣却颠倒了正反。
如若能够三天内相见,我将重新绣制锦囊并打磨镜面以待。

注释

重重摩挲:反复擦拭。
嫁时镜:出嫁时作为陪嫁的镜子,象征着婚姻和思念。
夫婿:丈夫。
凭镜听:希望通过镜子传达思念。
回身:转身。
不遣:不让。
别人知:他人知晓。
人意:我的心思。
丁宁:嘱咐,叮咛。
镜神圣:认为镜子有灵性,能保守秘密。
收拾:收起。
双锦带:两条锦绣腰带,可能象征爱情信物。
恐畏:担心。
街头:公共场合。
惊怪:惊讶或非议。
嗟嗟际际:叹息声,表示忧愁。
下堂阶:走下厅堂的台阶。
独自:孤独一人。
灶前:厨房前,传统家庭中的重要位置,常与祈福相关。
出门:外出时。
愿不闻悲哀:希望不要听到坏消息。
郎在任:丈夫在外任职。
回未回:是否归来不确定。
月明:月光明亮,暗示时间或心境。
地上人过尽:夜深人静,行人稀少。
好语多同:好消息相似。
皆道来:都说他会回来。
卷帷:卷起帘幕。
上床:躺在床上。
喜不定:喜悦心情难以平静。
裁衣失翻正:因兴奋而做针线活时失误,分不清衣服的正反面。
可中:如果能够。
三日:三天之内。
相见:见面。
重绣:重新绣制。
锦囊:精美的袋子,可能用来装镜子或其他物品。
磨镜面:打磨镜子,使其光亮,象征着对相聚的期待和准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丈夫远行时的心情与行为。她细心地对待嫁妆中的镜子,通过它似乎能听到夫婿的消息,这里的“凭镜听”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和依赖。诗中还透露出她的羞涩和保守,不愿让别人知道她的内心世界,以及她对神圣的镜子的敬畏之情。

女子在怀中珍视着双锦带,生怕在街头遇到惊吓,表现了她对生活的谨慎态度。诗中的“嗟嗟际际下堂阶”和“独自灶前来跪拜”则描写了她的孤独和悲哀,以及她在家中无人时的祈愿。

出门时,她希望不要听到任何让人悲伤的话语,表达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丈夫未归的担忧。月光下,人们走过,但她关心的是丈夫何时回来,这里的“郎在任郎回未回”流露出她的挂念。

诗中还写到她躺在床上,喜悦之情无法稳定,与丈夫共同裁衣的记忆仍然历历在目。最后,她期待着不久的将来能够与爱人相见,而现在则是重复地绣制锦囊,磨擦镜面,以此来安慰自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古代女子在婚姻生活中的柔情与忠贞,以及她对爱情的渴望和期待。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戴胜词

戴胜谁与尔为名,木中作窠墙上鸣。

声声催我急种谷,人家向田不归宿。

紫冠采采褐羽斑,衔得蜻蜓飞过屋。

可怜白鹭满绿池,不如戴胜知天时。

形式: 古风

簇蚕辞

蚕欲老,箔头作茧丝皓皓。

场宽地高风日多,不向中庭㬠蒿草。

神蚕急作莫悠扬,年来为尔祭神桑。

但得青天不下雨,上无苍蝇下无鼠。

新妇拜簇愿茧稠,女洒桃浆男打鼓。

三日开箔雪团团,先将新茧送县官。

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

形式: 古风

鞦韆词

长长丝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

少年儿女重鞦韆,盘巾结带分两边。

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

下来立定重系衣,复畏斜风高不得。

傍人送上那足贵,终赌鸣珰斗自起。

回回若与高树齐,头上宝钗从堕地。

眼前争胜难为休,足踏平地看始愁。

形式: 古风

杂曲歌辞.江南三台四首(其一)

扬州桥边少妇,长安城里商人。

二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形式: 词牌: 三台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