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当涂

一似馀杭路,寒洲半是芦。

客依秋泊岸,渔带晚收罛。

远树齐于荠,平芜杂以凫。

可怜沙上月,相见又当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就像在余杭的路上,寒冷的洲渚上半是芦苇。
旅客依靠秋天的港口停靠,渔夫带着傍晚收网归来。
远处的树木与荠菜一般高低,平坦的草地混杂着野鸭。
可惜沙滩上的明月,再次相遇时我们已在旅途之中。

注释

馀杭路:指代某个具体的道路或路线。
寒洲:寒冷的水边陆地。
芦:芦苇。
秋泊岸:秋季停泊的岸边。
渔:捕鱼的人。
晚收罛:傍晚收起渔网。
远树:远处的树木。
荠:荠菜,一种植物。
平芜:平坦的草地。
凫:野鸭。
可怜:可惜。
沙上月:沙滩上的月亮。
当涂:此处指旅途中的某个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水上风景画面。开篇“一似馀杭路,寒洲半是芦”两句,以“一似”二字表明观者对眼前景象的第一印象,即如同人们熟知的馀杭风光,而“寒洲半是芦”则点出了季节感和特定景物,给人以萧瑟冷清之感。

接下来的“客依秋泊岸,渔带晚收罛”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这里的“客”指的是诗人自己,而“秋泊岸”则暗示了季节和静谧的情境。“渔带晚收罛”一句,则展示了渔人的生活场景,表达出一种平淡而又充实的田园生意。

紧接着,“远树齐于荠,平芜杂以凫”两句,以精细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远树齐于荠”中的“荠”,可能是指一种植物,也可能是对遥远树木的一种比喻,而“平芜杂以凫”则展示了一片开阔而又略显杂乱的野地景观。

最后,“可怜沙上月,相见又当涂”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消逝之事物的感慨。这里的“沙上月”指的是落在沙滩上的明月,而“相见又当涂”则透露出一种无常和悲凉的情绪,暗示着诗人对友情、时光流逝等主题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中的美好瞬间以及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思考。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舟次严陵(其一)

人语山相应,舟行岸自移。

鱼因寒越隽,鹭到晚犹饥。

岁尽难为客,江晴易得诗。

渺予烟水阔,何以此行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舟次严陵(其二)

与雁分洲宿,连云做梦清。

江风人事老,夜雨客心惊。

潮急仍吞濑,更寒不过城。

子陵吾所韪,蓑外底须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舟行省墓

半篙新绿落寒沙,芳草王孙自物华。

春事已随蝴蝶梦,人情犹有杜鹃花。

百年易尽一弹指,两曜不停双转车。

手种寸苗今老大,满山鳞甲动龙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西崦

西崦东冈取次行,倚松小立又诗成。

山风溪月宝无价,牧笛樵歌画有声。

半顷莱田供伏腊,一间茅屋老升平。

未知沮溺今何似,却怕诸生问姓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