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崦

西崦东冈取次行,倚松小立又诗成。

山风溪月宝无价,牧笛樵歌画有声。

半顷莱田供伏腊,一间茅屋老升平。

未知沮溺今何似,却怕诸生问姓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西山和东坡随意漫步,靠着松树稍作停留诗兴大发。
山间的清风和溪边的明月,价值无法衡量,牧童的笛声和樵夫的歌声,如同画卷般动听。
半顷田地足以供给节日所需,一间茅屋见证着社会的安宁。
我不清楚如今沮溺(隐士)的生活如何,只担心学生们会询问我的名字。

注释

西崦:西山。
东冈:东坡。
取次:随意。
倚松:靠着松树。
诗成:诗兴大发。
山风:山间的风。
溪月:溪边的月亮。
宝无价:无法衡量的价值。
牧笛:牧童的笛声。
樵歌:樵夫的歌声。
画有声:如同画卷般有声有色。
莱田:菜田。
伏腊:节日(伏祭和腊祭)。
茅屋:茅草屋。
老升平:社会安宁。
沮溺:古代隐士。
何似:如何。
诸生:学生。
问姓名:询问名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闲适生活和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开篇“西崦东冈取次行,倚松小立又诗成”两句,诗人选取西崦山麓间的东冈作为游历之地,每次经过这里都会停留片刻,倚靠在松树下写诗。这些动作表明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其创作诗歌时的灵感来源。

接下来的“山风溪月宝无价,牧笛樵歌画有声”两句,通过对比山风、溪月与画中的声音,强调了自然之美是无价的,而农夫的牧笛声和樵夫的歌声则如同画中有声,使得整个环境充满了生机。

“半顷莱田供伏腊,一间茅屋老升平”两句,则描绘了一片小小的莱田,足以供应过年,以及一间简陋的茅屋里,诗人在岁末时光平静无忧地生活着。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脱。

最后,“未知沮溺今何似,却怕诸生问姓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变化的不了解,同时也表现出一种隐逸之情,不愿意被世人打扰,担心别人询问自己的名字,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宁静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以及对于简单自然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观诸弟子射石孙七龄亦能二十步四十的

饱闻吾季艺穿杨,试手春风百步彊。

赤白羽飞低日月,东西朋立凛冰霜。

共观栖鹄如环堵,亦笑童乌敢擅场。

莫计草间狐兔尽,关河久已失耕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观稼西庵用文懿壁间韵

太平只是丰年做,山雨不休公出游。

捲野晴云堆作堵,翻匙香雪滑如流。

人行黄犊夕阳外,诗在丹枫古渡头。

老我无田归自种,可怜鹤怨贾胡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访张居卿不值

与客敲门野竹边,蹇驴何许兀吟鞭。

苍头不访孤山鹤,素手空回剡曲船。

书不疗饥聊尔耳,酒能作病岂其然。

曾留一则山中话,可问南湖雪后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访僧

夏气仍清美,疏林绿未交。

旧移花亚竹,新乳鸟争巢。

池地多宜箭,山寮只盖茅。

每思分一榻,从客借书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