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石是青苔石,山非杳蔼山。
诸峰生镜里,小岭傍池间。
雨不因云出,门疑为客关。
何须费蜡屐,暂到此中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寄题开元寺明上人院假山》,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山景图。首句“石是青苔石”,以青苔覆盖的石头为切入点,展现出山石的自然风貌和岁月痕迹;次句“山非杳蔼山”则暗示了这座假山虽人工营造,却具有山水的神韵,不显突兀。
接下来,“诸峰生镜里”运用比喻,形容山峰倒映在水面如镜,形象生动;“小岭傍池间”进一步描绘了山势与水景的和谐共处。诗人通过“雨不因云出”这一细节,描绘了雨滴从云层中悄然落下,增添了山间的宁静氛围。
“门疑为客关”一句,写出了山门仿佛是为了迎接客人而开,流露出主人的热情好客之情。最后,诗人以“何须费蜡屐,暂到此中閒”收尾,表达了对这种闲适生活的向往,认为无需繁琐的行装,只需轻松漫步,就能享受这山间的宁静与悠闲。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假山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深深喜爱。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淘青研朱画屋梁,黄漆柏障连曲房。
日晖月色不须照,了了自可窥毫芒。
夕阴花敛似欲病,飞鸟不惊乌帽郎。
深山穷谷谩幽僻,喜得吴侬是药囊。
竹里有清馆,寺中多藕花。
日光穿岸脚,水影射檐牙。
柱穴蜂归响,炉檀火过窊。
已知民讼息,漉酒费巾纱。
太湖万穴古山骨,人结峰岚势不孤。
苔径三层平木末,河流一道接墙隅。
已知谷口多花药,祇欠林间落狖鼯。
谁侍巾鞲此游乐,里中遗老肯相呼。
醮坛旧山下,高卧一儒生。
有室罗经籍,无心取组缨。
芋肥收岁计,柑熟摘霜晴。
暂向京都见,添书入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