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

太湖万穴古山骨,人结峰岚势不孤。

苔径三层平木末,河流一道接墙隅。

已知谷口多花药,祇欠林间落狖鼯。

谁侍巾鞲此游乐,里中遗老肯相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太湖深处藏着古老的山峦骨骼,人们在峰峦之间构筑生活,显得并不孤单。
青苔覆盖的小径延伸到树梢,一条河流从墙角蜿蜒流过。
山谷入口处满是花草药材,只缺林间猿猴和鼯鼠的踪迹。
谁能陪伴我在这山水间游玩呢?村里年迈的长者是否愿意相邀共乐。

注释

太湖:指太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万穴:形容山洞众多。
古山骨:古老的山体。
结:聚集。
峰岚:山峰与云雾。
势不孤:形成壮丽景色。
苔径:长满青苔的小路。
三层:形容小径深入树木。
平木末:到达树梢。
河流:自然景观。
接墙隅:连接到墙角。
谷口:山谷的入口。
花药:花草和药材。
祇欠:只缺少。
落狖鼯:指猿猴和鼯鼠。
侍:陪伴。
巾鞲:古代指打猎或骑马时戴的手套。
游乐:游玩。
遗老:年老的居民。
肯相呼:愿意一起邀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通过对徐都官新居中的假山景色的描绘,展现出其独特的韵味和自然之美。首句"太湖万穴古山骨",以太湖的深邃洞穴比喻假山的峥嵘,暗示其历史底蕴和自然力量。次句"人结峰岚势不孤",进一步强调了山形的挺拔与气势,仿佛是人工刻意营造,却又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第三句"苔径三层平木末",细致描绘了山石间的青苔小径,层次分明,延伸至树木梢头,增添了静谧与幽深之感。第四句"河流一道接墙隅",则通过一条小河连接着假山与宅院,使得整个空间更具动态与生机。

第五句"已知谷口多花药",暗示了山中可能有丰富的草药资源,增添了自然的药香气息。最后一句"祇欠林间落狖鼯",以野生动物的缺失,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生态的期待。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新居假山的喜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乡村老者的敬重之情。梅尧臣的诗歌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寄题资州钱固秀才道胜堂

醮坛旧山下,高卧一儒生。

有室罗经籍,无心取组缨。

芋肥收岁计,柑熟摘霜晴。

暂向京都见,添书入蜀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彩霓亭

高出岭头树,俯窥城下溪。

半山飞急雨,举手弄晴霓。

旷望已无极,万缘都与齐。

自嗟来独晚,征棹苦言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悼亡三首(其三)

从来有脩短,岂敢问苍天。

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

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

忍此连城宝,沉埋向九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悼亡三首(其二)

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

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

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

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