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元日鳌峰书院会拜五十五人

晓日曈曈一岁初,乡闾盛会说吾庐。

运当尧历三千六,数协羲图五十馀。

脩竹岁寒欣得友,野花春色且携书。

大篇听取艰贞训,万古天心定不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新的一年黎明到来,乡亲们聚在一起谈论我的小屋。
命运正值尧帝的繁荣时期,算起来有三千六百多岁,与远古的伏羲图相符,超过了五十多个周期。
寒冬中修竹显得更加珍贵,我欣喜有朋友相伴,春天的野花盛开,我带着书籍漫步。
我要聆听这些艰难而坚定的教诲,坚信这来自天地的训诫,自古以来就绝非虚言。

注释

晓日:清晨的太阳。
曈曈:明亮的样子。
乡闾:乡村邻里。
吾庐:我的房子。
尧历:尧的时代。
三千六:大约三千六百年。
羲图:伏羲的图腾或预言。
五十馀:五十多轮周期。
脩竹:长竹。
岁寒:寒冬时节。
友:朋友。
携书:带着书籍。
大篇:宏大的篇章。
艰贞训:艰难而坚定的教诲。
天心:上天的心意。
不虚:并非虚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熊鉌在乙巳年元日之际,参加鳌峰书院的聚会,庆祝新的一年的开始。他身处乡间,与邻里共聚一堂,谈论着自己的居所和时运。诗人自比为生活在尧舜盛世的百姓,感叹自己年龄已过五十,但仍然保持着对学问的追求和对高尚品德的坚守。

"晓日曈曈一岁初",以朝阳初升象征新年的希望,"乡闾盛会说吾庐",表达了社区的热闹和对自己住所的自豪。"运当尧历三千六,数协羲图五十馀",运用典故,寓意自己经历丰富,德行与天地自然相合。

"脩竹岁寒欣得友,野花春色且携书",借竹之坚韧和春花之美,寓言自己在艰难岁月中仍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读书学习不辍。最后两句"大篇听取艰贞训,万古天心定不虚",表明诗人决心聆听教诲,坚持正直之道,坚信这种美德将永垂不朽。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学问的执着,也流露出对社会和谐与道德传承的期待,体现了宋末元初士人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114)

熊鉌(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铄,字位辛。一号退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入元不仕。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 字:去非
  • 号:勿轩
  • 籍贯:建宁建阳
  • 生卒年:1253—1312

相关古诗词

入武夷山二首(其二)

试问山中亦何好,见山便自喜居山。

不堪造物半生役,枉使男儿百岁闲。

天柱沈冥阴雨外,幔亭缥渺彩云间。

苍生辛苦何终极,控鹤仙人去不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入武夷山二首(其一)

一见识君多道气,再陪杖屦此跻攀。

高山流水知公志,明月清风共我闲。

落落半生心未泯,寥寥千载事相关。

出山一步尘埃满,便好赍粮莫出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别福清诸友

自从尧历数昌辰,已是三千六百春。

渺渺文明知几聚,悠悠盖壤定何人。

斯文一缕千钧日,我辈三纲五典身。

日迈月征各珍重,几多疏缺待弥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芜湖过繁昌旅舍萧然偶书

竹窗渐白卷寒衾,上巳才过节物深。

野杏出篱明望眼,蒌蒿满地蔼愁心。

已知赋分多行役,焉用诗鸣得赏音。

春在江山无限好,缓驱羸马度烟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