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云门寺留题灵运上人房

云门入云深,树密山转幽。

溪亭脩竹里,激激玉泉流。

仁智所遐想,古今为胜游。

我乘休沐至,穷览殊难周。

金碧楼殿午,寒香松桂秋。

清风动高兴,飘越不可收。

禅师索题诗,捉笔事冥搜。

欲速驰思远,顷刻历九州。

象外有真物,惝恍难为求。

徒形陈熟言,羞涩为尔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深入云门深处,林木密集山更幽。
竹林小亭旁,溪水涌动如玉泉流。
仁人智士向往之地,自古以来都是名胜游赏之处。
我趁着休假来到此地,想要尽览却难以周全。
金色碧绿的楼阁在正午阳光下闪耀,松桂散发出寒香秋季的气息。
清风拂过,心情愉快难以自抑。
禅师请我题诗,我提笔沉思寻找灵感。
想要快速构思,思绪瞬间穿越九洲大地。
超脱尘世之外,真意难以捕捉。
徒然形于言语,羞于表达,只为你留下这份羞涩。

注释

云门:古代佛寺名。
幽:幽静、深远。
溪亭:溪边的小亭子。
遐想:悠远的想象。
胜游:优美的游览之地。
休沐:古代官员的休假。
穷览:尽览无余。
金碧楼殿:华丽的宫殿。
寒香:清凉的香气。
禅师:佛教僧侣。
冥搜:深思熟虑。
九州:古代中国的九个区域。
象外:超越形象,指抽象或无形的事物。
惝恍:恍惚,难以捉摸。
羞涩:因不好意思而显得拘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禅意图景。开篇“云门入云深,树密山转幽”即设定了一个迷离而又神秘的氛围,云门仿佛隐藏在云雾之中,树木浓密,山势蜿蜒曲折,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接着“溪亭脩竹里,激激玉泉流”进一步展现了自然景观的清新与生机。溪水潺潺,与亭中的修竹相呼应,一派清流如玉石般泻落,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诗人通过“仁智所遐想,古今为胜游”表达了对历史智者和先贤的向往,以及对于这类山水之地历来都是文人墨客游览的共鸣。这里的“仁智”指的是那些有道德与智慧的人物,他们的遐想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蕴含着对生命、宇宙和存在本质的深刻思考。

“我乘休沐至,穷览殊难周”则表明诗人自己也在这山水之间寻觅着精神上的寄托与慰藉。休沐,即闲暇之时,诗人不仅是在物理上游历,更是在精神上对这一切进行深入的探索和领悟。

“金碧楼殿午,寒香松桂秋”描绘了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午后,以及特有的景象——金碧辉煌的楼阁与清凉宜人的松桂之香。这样的场景不仅是对视觉的享受,也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和谐。

“清风动高兴,飘越不可收”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情感流露。在这山水之间,诗人的情怀得到了极大的舒展和释放,仿佛随着清风,自己的精神也能飞扬至远方,不可收拾。

“禅师索题诗,捉笔事冥搜”表明诗人在此环境中受到禅师的启发,要创作一首能够表达自己心境和灵感的诗歌。这里的“冥搜”意味着深入探寻,无论是对自然之美的把握,还是内心世界的挖掘。

“欲速驰思远,顷刻历九州”则是一种强烈的愿望,即在短暂的时间内能够将思考和情感驰骋至遥远的地方,遍历天下。这里的“ 顷刻”与“九州”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心灵飞扬的境界。

接下来的“象外有真物,惝恍难为求”似乎在探讨哲学上的问题,即超越现象之外是否存在着更深层次的真实。在这里,诗人的追问也许是对禅宗中“真如”的探寻,这种“真物”在人世间往往难以捕捉。

最后,“徒形陈熟言,羞涩为尔留”则是一种自谦与反思。诗人觉得自己所表达的不过是浅显的外形,而内在深处的东西仍旧无法完全传达出来,因此感到有些羞涩和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心灵世界的追求,以及对生命哲理的冥思。这种结合了山水美景与禅意内涵的创作手法,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更是精神层面的一次深刻旅行。

收录诗词(6)

吴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奚车一牛驾,朝马两人骑。

形式:

升平乐

水阁层台,短亭深院,依稀万木笼阴。

飞暑无涯,行云有势,晚来细雨回晴。

庭槐转影,纱厨两两蝉鸣。

幽梦断枕,金猊旋热,兰炷微薰。

堪命俊才俦侣,对华筵坐列,朱履红裙。

檀板轻敲,金樽满泛,纵交畏日西沉。

金丝玉管,间歌喉、时奏清音。

唐虞景,尽陶陶沈醉,且乐升平。

形式: 词牌: 升平乐

题西岩院

幽村分野径,胜地绝浮埃。

殿闭烟霞静,门临水石开。

日斜山影背,泉落雨声来。

故里经年别,祇园首重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题龙潭石

云山隐隐草芊芊,水色迷离怪石边。

百啭黄鹂消永日,千寻白练映长天。

竹垂清露添诗砚,燕蹴飞花落舞筵。

林外不知春雨歇,正宜携酒望前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