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三首(其三)

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柳枝弱而细,悬树垂百尺。

左右同来人,金紫贵显剧。

娇童为我歌,哀响跨筝笛。

艳姬蹋筵舞,清眸刺剑戟。

心怀平生友,莫一在燕席。

死者长眇芒,生者困乖隔。

少年真可喜,老大百无益。

形式: 古风

翻译

早晨漫步在百花盛开的树林,红花白花相映成趣。
柳条纤细柔弱,挂在树上垂下足有百尺长。
身边一同前来的贵人们衣着华丽,地位显赫。
天真烂漫的孩童为我唱歌,哀婉的旋律在筝笛中回荡。
艳丽的舞姬在宴席上翩翩起舞,明亮的眼睛仿佛能刺穿剑戟。
心中怀念一生的朋友,却无一人在此宴席上相见。
逝去的人永远无法回来,活着的人却被隔阂困扰。
青春真是美好,但随着年岁增长,一切益处皆无。

注释

晨游:早晨出游。
百花林:各种花卉盛开的树林。
朱朱:红色花朵。
白白:白色花朵。
弱而细:形容柳枝柔弱且细长。
金紫:古代官服颜色,象征显贵。
哀响:悲伤的音乐声。
艳姬:美丽的舞女。
清眸:明亮的眼睛。
燕席:宴席,宴会。
死者:已经去世的人。
生者:仍然活着的人。
老大:年纪大了。
百无益:毫无益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园图景。开篇“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即设定了一个鲜明的季节背景,百花争艳,色彩斑斓,展现了大自然在春天的勃发生机。

接下来的“柳枝弱而细,悬树垂百尺”则描写了柳树的柔美与茂密,柳丝轻盈,随风摇曳,营造出一种生长旺盛的景象。

“左右同来人,金紫贵显剧”一句,通过对游园者身份地位的描述,突出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奢华生活,以及他们在春日游乐中的风采。

随后的“娇童为我歌,哀响跨筝笛”和“艳姬蹋筵舞,清眸刺剑戟”两句,则分别描绘了音乐与舞蹈的美妙,娇小的孩子唱着歌谣,音色哀婉;艳丽的女子在席上起舞,眼神明亮,手执长剑或矛,姿态优雅,这些细节都极大地丰富了诗中的视听享受。

“心怀平生友,莫一在燕席”表达了诗人对旧日好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希望能与他们共度美好时光的心愿。

紧接着,“死者长眇芒,生者困乖隔”则转向深沉的人生哲理,探讨了生与死之间的隔阂和无常,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短暂、人间冷暖的感慨。

最后,“少年真可喜,老大百无益”一句,则是诗人对于人生的明智反思。青年时光充满活力和希望,是值得珍惜的;而年迈则往往伴随着力量与欢乐的减退,显得索然无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和游园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人间情感以及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感春五首(其一)

辛夷高花最先开,青天露坐始此回。

已呼孺人戛鸣瑟,更遣稚子传清杯。

选壮军兴不为用,坐狂朝论无由陪。

如今到死得闲处,还有诗赋歌康哉。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宫门一锁不复启,虽有九陌无尘埃。

策马上桥朝日出,楼阙赤白正崔嵬。

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

放车载草农事济,战马苦饥谁念哉。

蔡州纳节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

朝廷未省有遗策,肯不垂意瓶与罍。

前随杜尹拜表回,笑言溢口何欢咍。

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音容不接只隔夜,凶讣讵可相寻来。

天公高居鬼神恶,欲保性命诚难哉。

辛夷花房忽全开,将衰正盛须频来。

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和烟埃。

朝明夕暗已足叹,况乃满地成摧颓。

迎繁送谢别有意,谁肯留恋少环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感春五首(其二)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宫门一锁不复启,虽有九陌无尘埃。

策马上桥朝日出,楼阙赤白正崔嵬。

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感春五首(其三)

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

放车载草农事济,战马苦饥谁念哉。

蔡州纳节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

朝廷未省有遗策,肯不垂意瓶与罍。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感春五首(其四)

前随杜尹拜表回,笑言溢口何欢咍。

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音容不接祗隔夜,凶讣讵可相寻来。

天公高居鬼神恶,欲保性命诚难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