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五首(其三)

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

放车载草农事济,战马苦饥谁念哉。

蔡州纳节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

朝廷未省有遗策,肯不垂意瓶与罍。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春天的农田已经催促着耕种,朝廷军队何时才能北伐凯旋?
农民卸下车辆装载青草以助农忙,战马因饥饿而痛苦,又有谁会去关心呢?
蔡州的老将已为国家献出生命,起居谏议官员们相继到来。
朝廷似乎还未察觉有何遗漏的策略,他们难道不会对百姓的疾苦有所体恤吗?

注释

春田:春季的农田。
王师:朝廷的军队。
纳节:投降献节。
起居谏议:负责进谏的官员。
遗策:遗漏的策略或决策。
垂意:关注或体恤。
瓶与罍:古代容器,这里代指百姓的粮食。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农事与战争对比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能妥善处理农业与战事的忧虑。开篇两句“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直接点出了农业生产的紧迫性和长期的战乱带来的不确定性。

接下来的“放车载草农事济,战马苦饥谁念哉”则通过对比农民的牛车与军队的战马,强调了战争消耗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以及对于士兵和战马处境的关切。

第三、四句“蔡州纳节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可能是在提及某位老将逝去,后继有人不断地向朝廷提出意见或策略,但这些声音是否被重视则是诗人所疑惑的。

最后两句“朝廷未省有遗策,肯不垂意瓶与罍”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策略的怀疑,以及对朝廷能否真正关注民生和战争后果的期待。这里的“瓶与罍”象征着储备与供应,暗示着国家管理者的责任。

整首诗通过对春耕、北讨、农事、战马等元素的巧妙安排,展现了诗人对于国是的深切关怀和批判性思考。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感春五首(其四)

前随杜尹拜表回,笑言溢口何欢咍。

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音容不接祗隔夜,凶讣讵可相寻来。

天公高居鬼神恶,欲保性命诚难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感春五首(其五)

辛夷花房忽全开,将衰正盛须频来。

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和烟埃。

朝明夕暗已足叹,况乃满地成摧颓。

迎繁送谢别有意,谁肯留恋少环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感春四首(其一)

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遍处处。

东西南北皆欲往,千江隔兮万山阻。

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

三杯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许。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感春四首(其二)

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

杂花妆林草盖地,白日坐上倾天维。

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

岂如秋霜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

为此径须沽酒饮,自外天地弃不疑。

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餔啜糟与醨。

惜哉此子巧言语,不到圣处宁非痴。

幸逢尧舜明四目,条理品汇皆得宜。

平明出门暮归舍,酩酊马上知为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