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处士挽诗

丁年已分与时违,便把书棚嘱付儿。

峨岭秋寒千古意,符溪春暖一筒诗。

彩云来往吾何与,草露消磨我自知。

含笑黄泉应不恨,桂华犹有未开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青春已经与时代脱节,就把书斋托付给儿辈。
秋天的峨岭充满千古的寒意,春天的符溪流淌着一筒诗篇。
云卷云舒,我又能参与什么呢?草上的露珠消逝,只有我自己明白。
在黄泉中含笑,想必不会心怀怨恨,因为月桂树上还有未开放的花枝。

注释

丁年:青年时期。
违:不合时宜。
书棚:书房。
儿:儿子。
峨岭:峨眉山。
秋寒:秋日的寒冷。
千古意:深远的历史意味。
符溪:地名,可能指某个溪流。
一筒诗:一卷诗集。
彩云:美丽的云彩。
何与:有何关系。
消磨:消逝。
自知:自己清楚。
含笑:面带微笑。
黄泉:阴间。
恨:怨恨。
桂华:月桂花。
未开枝:尚未开放的花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为杨处士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对其人品的赞美。首句"丁年已分与时违",暗示杨处士在壮年时就已与世长辞,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次句"便把书棚嘱付儿",写杨处士临终前将书籍交付给后辈,体现了他对知识传承的责任感。

"峨岭秋寒千古意",以峨岭秋景象征杨处士的高尚情操,即使在凄冷的秋天,他的精神犹存。"符溪春暖一筒诗",则通过春天的符溪和诗筒,寓言他虽离世,但诗意犹在,生活态度积极乐观。

"彩云来往吾何与",表达出诗人对人世浮沉的淡然,意识到自己与世事变迁无关。"草露消磨我自知",则透露出诗人对生死的理解,认为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唯有自我内心世界能长久。

最后两句"含笑黄泉应不恨,桂华犹有未开枝",以桂花比喻杨处士的品格,即使逝去,也如桂花未尽开放,仍有芬芳留存。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而富有哲理的挽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敬仰和对生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杨仲远挽诗

属我铭先竁,元符事益光。

十年黄壤梦,再世短松岗。

楼外焄蒿集,阁前名节香。

吴钩无处挂,刍束寄诸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杨极父挽诗

高堂元祐脚,下泽少游乡。

自得林泉趣,不登声利场。

年方荣四豆,日已下三商。

有子翁无咎,存心味更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杨叔介挽诗

尚记少年场,英英兀老苍。

鄂不齐挺秀,兰茁竟摧芳。

老尽凌云气,悲成捉月狂。

若人奇且折,此事费平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杨尚书生日(其二)

三边头绪正相寻,云气模糊尚积阴。

已喜龙荒通汉使,更须帝梦起商霖。

功名本自于人薄,家国相关此念深。

共指岷峨祝公寿,鬓华未听晓霜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