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其三十二)

四六关头路坦平,行人到此不须惊。

从教犊驾轰轰转,尽使羊车轧轧鸣。

渡海经河稀阻滞,上天入地绝欹倾。

功成直入长生殿,袖出神珠彻夜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四六之交的道路上,路面平坦,行人到这里无需惊慌。
任由牛车轰轰作响,羊车也发出轧轧声,一切畅通无阻。
无论是渡过大海还是穿越河流,很少有阻碍,无论上天入地都平稳如砥。
完成使命后直接进入长生殿,袖中掏出神奇的明珠,整夜光芒四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山川之美以及对神奇事物之向往的想象。开篇“四六关头路坦平”写出了道路的宽广与平坦,给人以安心稳妥的感觉。“行人到此不须惊”则表明即便是险峻之地,对于经过这里的人来说,也无需感到害怕或惊讶。

接着,“从教犊驾轰轰转”、“尽使羊车轧轧鸣”两句,运用了“轰轰”和“轧轧”的拟声词,描绘出一种强烈的动态感和声音效果,传达了一种力量与活力。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字眼,让读者仿佛能听见车轮碾压地面的响声。

中间四句“渡海经河稀阻滞,上天入地绝欹倾”描绘了超越自然界限制、无所不能的壮观场景。诗人通过“渡海经河”表达了对空间距离的征服,而“上天入地”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触及天地之境界的神奇。

结尾两句“功成直入长生殿,袖出神珠彻夜明”,诗人写出了成功后的壮举和荣耀,以及对永恒生命与智慧光芒的向往。“长生殿”象征着永恒与尊贵,“袖出神珠”则是对超自然力量的掌握,通过“彻夜明”表达了一种不受时间限制、永久照亮的境界。

整首诗语言雄浑,想象丰富,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和超凡事物的热爱,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与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26)

吕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号:纯阳子
  • 籍贯:自称回道

相关古诗词

七言(其三十三)

九六相交道气和,河车昼夜迸金波。

呼时一一关头转,吸处重重脉上摩。

电激离门光海岳,雷轰震户动婆娑。

思量此道真长远,学者多迷溺爱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七言(其三十四)

因看崔公入药镜,令人心地转分明。

阳龙言向离宫出,阴虎还于坎位生。

二物会时为道本,五方行尽得丹名。

修真道士如知此,定跨赤龙归玉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七言(其三十五)

金丹不是小金丹,阴鼎阳炉里面安。

尽道东山寻汞易,岂知西海觅铅难。

玄珠窟里行非远,赤水滩头去便端。

认得灵竿真的路,何劳礼月步星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七言(其三十六)

莫怪爱吟天上诗,盖缘吟得世间稀。

惯餐玉帝宫中饭,曾著蓬莱洞里衣。

马踏日轮红露捲,凤衔月角擘云飞。

何时再控青丝辔,又掉金鞭入紫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