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生还鄂

燕山送客归南州,兴来每恨无扁舟。

君归为我谢江汉,思君不见令人愁。

千里风烟想萧洒,一代英雄成古丘。

当年才气鹦鹉洲,抚掌笑杀黄鹤楼。

黄鹤归来哀江头,江山依旧人悠悠。

浮云万古恣变灭,眼中扰扰何时休?

紫阳仙人歌远游,飞蛟起灭三千秋,为君挥手昆崙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刘因所作的《送徐生还鄂》。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英雄不再的感慨。

首句“燕山送客归南州”,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方向,燕山与南州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离别的情绪。接着“兴来每恨无扁舟”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遗憾,希望有船能陪伴友人远行,但现实却无法如愿,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君归为我谢江汉,思君不见令人愁。”诗人通过让友人向江汉致意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友人离去后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千里风烟想萧洒,一代英雄成古丘。”这两句诗中,诗人以广阔的视野描绘了自然景象,同时将友人比作英雄,赞美其才华横溢,但又感叹英雄终将逝去,化为历史的尘埃,流露出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当年才气鹦鹉洲,抚掌笑杀黄鹤楼。”这里运用了典故,鹦鹉洲与黄鹤楼都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去之地,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离去后的寂寞与失落。

“黄鹤归来哀江头,江山依旧人悠悠。”黄鹤楼的传说故事被引用,黄鹤归来的哀伤与江头景色的不变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人世间的变迁与永恒之间的矛盾。

“浮云万古恣变灭,眼中扰扰何时休?”诗人以浮云比喻世事的变幻无常,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迷茫。

最后,“紫阳仙人歌远游,飞蛟起灭三千秋,为君挥手昆崙头。”诗人想象着紫阳仙人远游的情景,飞蛟在空中起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宇宙的永恒,以挥手告别昆仑头的动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宋徽宗赐周准人马图

笔底金鞍有萧爽,谁云不博降王长。

汴梁门外若云屯,画本相看应自赏。

十载青衣梦故都,经营惨淡欲何如。

只除金粟呼风鸟,曾见昭陵铁马趋。

形式: 古风

宋高宗题李唐秋江图

秋江吞天云拍水,涛借西风挟不起。

断云分雨入江村,回首龙沙几千里。

澹庵老笔摇江声,髣髴阿唐惨淡情。

千秋万古青山恨,不见归舟一叶横。

形式: 古风

金太子允恭墨竹

黑龙江头气郁葱,武元射龙江水中。

江声怒号久不泻,破墨挥洒馀神功。

天人与竹皆真龙,墨竹以来凡马空。

人间只有墨君堂,何曾梦到琼华宫。

瑶光楼前月如练,倒影自有河山雄。

金源大定始全盛,时以汉文当世宗。

兴陵为父明昌子,乐事孰与东宫同。

文采不随焦土尽,风节直与幽兰崇。

百年图籍有萧相,一代英雄谁蔡公?

策书纷纷少颜色,空山夜哭遗山翁。

我亦飘零感白发,哀歌对此吟双蓬。

秋声萧萧来晚风,极目海角天无穷。

形式: 古风

白雁行

北风初起易水寒。北风再起吹江干。

北风三起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崖山。

乾坤噫气三百年。一风扫地无留钱。

万里江湖想潇洒,伫看春水雁来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