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其二)

绛阙清都何时到,沧海桑田谁与怜。

三十六天归路稳,撚花对酒一凝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那华丽的宫殿和清净的天庭何时才能到达?
沧海桑田的变化又有谁能理解并给予同情呢?

注释

绛阙:指华丽的宫殿,古代皇宫常用红色装饰,故称绛阙。
清都:指仙境或清净的天宫。
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化巨大,比喻时间久远。
怜:同情,怜悯。
三十六天:道教中的天界层次,这里泛指极高的天界。
归路稳:指返回天界的路途安稳。
撚花:摘花,动作轻柔。
对酒:对着美酒。
凝然:专注而不动的样子,形容沉思或专注饮酒。

鉴赏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遥远的眺望和对过往时光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逝去岁月的无限感慨。"绛阙清都何时到"一句,以绛阙(古代指长安城,即今天的西安)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于远方美好地方的向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期待与渴望。此处“绛阙”象征着遥不可及的理想之地,而"何时到"则是对未来的无奈等待。

"沧海桑田谁与怜"一句,则是诗人面对历史变迁,感慨万千。"沧海桑田"出自《易经》,比喻事物的变化无常,而“谁与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不断变化中的世界所持有的哀伤和怜悯之情。

接下来的"三十六天归路稳",诗人似乎在描述自己对未来的一种确定感。"撚花对酒一凝然"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在这里,"撚花"可能是指品味、享受自然之美,而“对酒”则意味着饮酒以遣怀愁。此句通过诗人在大自然中独酌的形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心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蕴含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既有对远方美好世界的向往,也有对于变迁无常的人世间的哀伤与怜悯。同时,诗人也在寻求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安稳。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偶书(其一)

手撚荼蘼缘酒恶,十二栏干凭一角。

归兴应如春样浓,前亭后亭花自落。

形式: 七言绝句

偶作(其二)

雪后竹君子,霜前松大夫。

梅残半点白,猿叫一声孤。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虞]韵

偶作(其一)

露滴中宵月,松摇古谷风。

三身红萏菡,四智碧芙蓉。

形式: 五言绝句

寄王察院(其三)

黄金台迥鸳鸿集,碧玉壶深日月长。

大隐从来在朝市,谪仙况复富文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