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可旻的《渔家傲》之其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佛法的向往和信仰,以及对净土宗门下西方极乐世界的憧憬。
"人世罪冤知底数" 一句,直接点出了人间是充满罪恶与冤屈之地,而这些不平之事在佛教中被视作业力所致。接着 "前程不是无冥府" 强调了前途的迷茫和未知,暗示着对来世命运的担忧。
"争似静焚香一炷" 这句话,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比喻修行之人,就像静静地燃烧着一炷香一样,表达了对于内心平静与专注的追求。而 "无行住。声声称念弥陀父" 则是表现出对阿弥陀佛的不懈呼唤和依赖,这里的“无行住”意味着放下尘世的纷争,只在于念佛。
"罪业尽消生有处。弥陀愿力堪凭据" 两句,讲述了通过念佛可以洗清宿罪,并且信仰阿弥陀佛的愿力,可以作为依托和凭借。而 "十念一心存旦暮。西方路" 则是描绘出日夜不离地持咒念佛,期盼着能够往生到西方净土。
最后 "功成足步红莲去" 这句话,用足下踏步、前往红莲池的意象,寓意着修行圆满时,可以安然前往极乐世界,与诸佛菩萨共聚一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世间与净土,以及表达出对阿弥陀佛的信仰和依赖,展现了作者对于超脱尘世、往生西方之愿望。其词藻简洁、意境深远,是一篇融合了宗教情怀与诗歌艺术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