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己未三月六日四明窗会客

流芳只怕春无几。拼夜饮、更才二。

不用追他欢乐事。

绮窗朱户,燕帷莺馆,多少人憔悴。

踏歌梦想江南市。管春尽、扁舟放行李。

寒食休倾游子泪。

归去来兮,不如归去,铁定知今是。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鉴赏

这首诗名为《青玉案》,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吴潜之手。在探讨此诗之前,先要了解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宋代文人崇尚风雅自然,诗歌往往带有浓郁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

首句“流芳只怕春无几”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美好瞬间不能长久的忧虑之情。这里,“流芳”指的是花开的景象,而“春无几”则是担心春天的日子不多,暗示着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

接着,“拼夜饮、更才二”描绘了一场宴饮之乐,诗人与友人共同度过美好时光。这两句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春无几”的主题,提醒读者要珍惜眼前的人生快事。

第三句“不用追他欢乐事”则转向内心的反思,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不再执着于过往喜悦的心境。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和读者,应当珍视现在,不必沉迷过去的快乐。

接下来的四句“绮窗朱户,燕帷莺馆,多少人憔悴。踏歌梦想江南市。管春尽、扁舟放行李。寒食休倾游子泪。”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精致的窗棂、朱红的门户、轻盈的燕帷和幽静的莺馆构成了一个安逸而又有些孤寂的环境。这里的人们,心中都有着淡淡的忧愁。

“踏歌梦想江南市”则是一种情感的流露,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对远方的江南充满了向往和憧憬。而“管春尽、扁舟放行李。寒食休倾游子泪”则表达了一种对旅途生活的无奈与哀愁,诗人通过描写行李的整理,以及在寒食节不再流泪,表现了对于过往美好记忆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归去来兮,不如归去,铁定知今是”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归去来兮”暗示着一种循环往复的情感状态,而“不如归去”则表现了对于归途的渴望和对现状的不满。最后,“铁定知今是”是一种肯定现在时刻,接受眼前生活的态度。

综观全诗,吴潜通过一系列精美细腻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表达,对于人生、时间以及归属感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是对宋代文人情怀的一个展现,同时也映射出诗人个人对于生命意义和价值观的思考。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青玉案(其一)

黄昏先自无情绪。更几阵、风和雨。

闲把楼头更点数。挑残灯烬,装成香缕。

此际凭谁诉。新词旧曲歌还住。欲说相思渺无处。

围定寒炉人不语。

暗蛩啾唧,征鸿嘹唳,憔悴都如许。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青玉案(其二)和刘长翁右司韵

人生南北如歧路。惆怅方回断肠句。

四野碧云秋日暮。

苇汀芦岸,落霞残照,时有鸥来去。

一杯渺渺怀今古。万事悠悠付寒暑。

青箬绿蓑便野处。

有山堪采,有溪堪钓,归计聊如许。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青玉案

十年三过苏台路。还又是、匆匆去。

迅景流光容易度。

鹭洲鸥渚,苇汀芦岸,总是消魂处。

苍烟欲合斜阳暮。付与愁人砌愁句。

为问新愁愁底许。

酒边成醉,醉边成梦,梦断前山雨。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南乡子.答和惠计院

黄耳讯初收。为说鸥汀与鹭洲。

争问主人归近远,飕飕。定是登高九月头。

有酒且相酬。莫管西风满鬓秋。

今日是今明日古,休休。转首鄞江总别愁。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