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单应之往閤山(其一)

杖头挑月入烟萝,城郭尘埃柰尔何。

若到名山高著眼,洞天深处异人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朱熹所作,名为《送单应之往閤山》(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前往名山的场景与内心感慨。

首句“杖头挑月入烟萝”,生动地展现了友人单应之在月光下,手持行杖,踏入烟雾缭绕的山林之中的情景。月光与烟雾交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暗示着旅程的未知与探索的趣味。

次句“城郭尘埃柰尔何”,则从反面衬托出山林的清幽与脱俗。城郭中的尘世喧嚣与烦恼,在这里变得微不足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某种厌倦。

后两句“若到名山高著眼,洞天深处异人多”,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当友人到达名山之后,他将能以更开阔的眼界欣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能遇到那些隐居山林、拥有独特智慧与品格的异人。这不仅预示着友人此行将有所收获,也寄托了诗人对友情与智慧的珍视,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送单应之往閤山(其二)

回首名山我旧游,曾将风袂挹浮丘。

如今不及台边水,长向山前山后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送李道士归玉笥三首(其一)

偶随云去伴云归,笑指清都在翠微。

为我中间留一榻,他年去著薜萝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送李道士归玉笥三首(其二)

玉笥山连都水坑,拂云楼殿对峥嵘。

君归后夜无馀事,卧听寒泉落涧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送李道士归玉笥三首(其三)

莫惜临行酒一杯,看君上马古城隈。

相望两地无多远,频寄音书与雁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