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道潜所作的《过韫秀堂观仲豫二诗因次其韵(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以“荆溪一别十年馀”开篇,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已过去多年的情境。接着,“流窜何尝定所居”一句,透露出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感慨。
“等与山河同幻质”,诗人将自己与自然界的山河并列,认为自己如同自然界的物质一样,都是虚幻的存在,暗示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深刻理解。“更将三界作蘧庐”,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将人世间的种种纷扰比作临时搭建的简陋住所,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虚无。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逆境中保持豁达和超脱的态度。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情感深沉而不失明快,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