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其一)

环花小阁葳蕤锁。珊钩软踏娇鹦母。风递絮香柔。

初阳红上楼。云痕呵晓镜。淡写春鬟影。

残露颤花梢。折枝人未遥。

形式:

鉴赏

这首《菩萨蛮》(其一)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俞陛云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生动画面。

首句“环花小阁葳蕤锁”,描绘了一个被繁花环绕的小阁楼,花叶茂盛,仿佛自然界的精灵在此安家,整个空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的“锁”字,既指实际的门锁,也暗喻了春天的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的状态如同被锁住的春意,等待着破茧而出。

“珊钩软踏娇鹦母”一句,通过“珊钩”这一细节,展现了阁楼内部装饰的精致与华美,同时也暗示了居住者的生活情趣和高雅品味。而“娇鹦母”的形象,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还通过“娇”字赋予了鹦鹉母子温柔、细腻的情感色彩,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细腻观察与深情描绘。

“风递絮香柔”一句,将视觉与嗅觉结合,通过春风传递的轻柔絮香,营造出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这不仅描绘了春天特有的景象,也暗示了季节更替的美好与和谐。

“初阳红上楼”则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温暖色调,初升的阳光洒在阁楼上,不仅照亮了空间,也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云痕呵晓镜,淡写春鬟影”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云彩比作镜子,映照出淡淡的春景,同时又巧妙地将人物的发髻(春鬟)融入其中,既表现了人物的美丽,也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残露颤花梢,折枝人未遥”最后两句,通过露珠在花梢上的颤动,以及远处折花人的身影,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也暗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这两句以静衬动,以远衬近,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立体,富有诗意。

综上所述,《菩萨蛮》(其一)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日清晨的自然之美与生活之趣,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赞美,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佳作。

收录诗词(138)

俞陛云(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其二)

画罗宫烛颦妆瘦。钿蝉凄咽还依旧。屧响惯经行。

风廊误叶声。鸣琼空约步。临水鸾羞舞。

单枕绣檀温。梨花深掩门。

形式:

菩萨蛮(其三)

珠灯红孕相思句。相思有翼还飞去。黄竹赠湘君。

江干双泪痕。华鬘天自碧。抱定怀中月。

愁压采旄低。洛川归路迷。

形式:

金缕曲.勃海遇风,翼晨舟抵大沽口,潮退阻沙,乘渔艇泛海至塘沽,已夜午矣

转舵芝罘侧。蓦西风、欢催飓母,横吹海立。

前阵排樯连后劲,万斛舟腾一叶。

高涌自、潮头轻掷。

黯淡斜阳云隙漏,映天容、如墨涛如雪。

喜夺命,蛟龙窟。神沙衣带横天末。

障回澜、黄流互搏,五河并力。

招得渔舟低掠燕,倚枕中宵摇兀。

荡双桨、前无空阔。

七二湾环行渐近,傍平滩、灯火人声合。

踏芒屐,痕犹湿。

形式:

高阳台

崎岸无人,乱山如梦,重来尽耐思量。

乍展情芽,娇憨骑竹年光。

关河未识天涯远,只难禁、酸沁回肠。掩离觞。

忍泪低鬟,已湿罗裳。

嘘寒问煖寻常语,到临岐嘱付,垂老难忘。

小坐迁延,一双人影斜阳。

卅年绮恨飘风过,剪秋灯、谁话沧桑。向横塘。

淡月昏烟,独雁回翔。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