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子奇从江浙经置陈伯亨之辟八月十日登舟饯之于郊外作是诗以送之

于越本夷蛮,弄兵篁竹中。

吏士懦不武,未尝更战攻。

私忧顾妻子,闻贼内已讧。

咄哉林武将,一旦先望风。

遂令六州民,老稚遭闵凶。

天子怒赫然,王师出罴熊。

聊弹一指端,电灭纷已空。

疮痍今尚新,噍食若未充。

如更大病馀,护视须良工。

平生陈太邱,经济蟠心胸。

久持四方节,未食千户封。

功名真有时,仓卒果奋庸。

嗷嗷百万家,赖此白头翁。

汝今从其招,绿水依芙蓉。

勿以贱自嫌,王事当匪躬。

江湖日已清,公归列夔龙。

行持酒一篘,迎汝国门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的一个事件,通过叙述的方式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诗人赵鼎臣在诗中表达了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赞扬了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民众的英雄人物。

诗的开头描述了越地(古代浙江一带)原本的蛮荒状态和后来的兵乱,以及官吏士兵的软弱无能,未能有效抵抗入侵者。接着,诗人提到一位名为林武将的人物,他“一旦先望风”,即在敌人面前投降,导致六州百姓遭受了极大的灾难。

然而,诗的转折点在于对陈太邱的赞美。陈太邱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迅速平定了战乱,拯救了百姓。诗中强调了陈太邱虽未获得高官厚禄,但他的功绩得到了天子的认可,体现了“功名真有时”的道理。

诗人还提到了陈太邱对百姓的关怀,将其比作“白头翁”——既象征着智慧与经验,也代表了对民众的慈爱与守护。最后,诗人鼓励犹子奇(即陈伯亨的弟弟)跟随兄长的脚步,为国家效力,同时预祝陈伯亨能够顺利返回朝廷,成为朝廷的重要官员。

整首诗不仅反映了历史事件,也蕴含了对英雄主义的颂扬、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忠诚的倡导,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收录诗词(307)

赵鼎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林德祖致政归吴中

士论常苦高,出语讥古人。

至其取与间,未足了一身。

官爵细事尔,臭腐实与邻。

奈何夸者徒,薄暮犹逡巡。

平日相语此,反覆甚谆谆。

顿输一著先,夫子固绝伦。

乞身夜上书,妻子不暇询。

翩然东南去,笑别平生亲。

江山已在眼,丘壑俄生春。

聊须震泽水,洗此京洛尘。

萧条西湖上,处士迹已陈。

夫子今继之,凛然两逸民。

疏公不足高,贺老不足珍。

他年仙骨换,坐叹倾盖新。

期我吴市门,复见梅子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崔德符作湖园诗以寄邢子强次韵

吏道如棼丝,坐觉意味少。

我岂无一箪,当食自不饱。

邂逅崔子真,霜林挺孤筱。

十日九闭门,想见独倾倒。

悠悠四十年,识君恨不早。

晤言曾几何,告别惊草草。

昨枉湖上作,盛赞池亭好。

平生邢子才,投分纻与缟。

政当乐濠鱼,定不惊鸥鸟。

解榻念君来,此意不待晓。

似闻百花洲,一雨净如扫。

形式: 古风

次韵陈修仲题会稽宋尉澄晖亭

鉴湖绕君家,近在门前路。

置亭昔未善,对面无觅处。

胜地天所储,造物费陶铸。

惟昔居者谁,熟视不知措。

会逢赏心人,卓荦见深度。

疏朗引湖山,豁达去屏户。

开轩明月来,解榻清风驻。

初无结驷劳,怪此咄嗟具。

更得黄绢词,当烦神物护。

形式: 古风

乙未寒食前一日陪姚季一吴和甫登崇德寺阁赋诗以驾言出游以写我忧为韵分得我出二字(其一)

东风日夜狂,草木困掀簸。

墙角数枝红,春事亦到我。

平生喜追游,虽老意尚颇。

况逢两飞黄,共欲参蹇跛。

喟余麋鹿姿,章服强包裹。

出门天宇宽,自视觉磊砢。

士峻则少通,务达乃多可。

悠悠何必然,所得盖么么。

不如全其天,旷荡出缰锁。

东皋幸可耕,太息愿未果。

形式: 古风 押[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