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悼女

绿阴惨结闲庭,捲帘不耐看风雨。

竹深烟径,柳铺云影,淡然秋浦。

小阁凄凉,画屏寂寞,恨知何许。

听杜鹃啼罢,落红吹散,只剩得、愁如缕。

一自楚些赋后,又婵娟、几番三五。

琴书昼永,衣香犹在,绮窗无语。

雪絮吟残,梨花梦杳,伤心千古。

倚阑干、只有芊绵芳草,碧丝难数。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鉴赏

这首《水龙吟·悼女》是明代女诗人沈宜修的作品,以哀婉之笔描绘了对女儿的深切悼念之情。词中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营造出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

“绿阴惨结闲庭”,开篇即以“绿阴”与“惨结”形成鲜明对比,绿意盎然的庭院却因失去女儿而显得沉郁压抑。“捲帘不耐看风雨”,卷起窗帘,不忍直视外面的风雨,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竹深烟径,柳铺云影”,竹林深处,烟雾缭绕的小径,柳树垂下的云影,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既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也映射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伤。“淡然秋浦”,秋水共长天一色,但这份宁静中蕴含着淡淡的哀愁。

“小阁凄凉,画屏寂寞,恨知何许”,简陋的小屋,空荡的画屏,满心的怨恨不知向何处诉说。这里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听杜鹃啼罢,落红吹散,只剩得、愁如缕”,杜鹃鸟的哀鸣,落花随风飘散,只剩下愁绪如细丝般缠绕心头。这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愁苦与无助。

“一自楚些赋后,又婵娟、几番三五”,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典故,表达了对女儿逝去的哀思,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琴书昼永,衣香犹在,绮窗无语”,白天悠长,书籍与衣物仍散发着香气,但窗户前却无人言语,表现了家庭生活的寂静与空虚。

“雪絮吟残,梨花梦杳,伤心千古”,雪花般的絮语已成绝响,梨花般的梦境已消散,令人痛心不已,这种情感跨越千年,永恒不变。

“倚阑干、只有芊绵芳草,碧丝难数”,最后,主人公倚靠在栏杆上,只能看到茂盛的青草,碧绿的丝线难以计数,象征着对女儿的思念如同这无边的草木,绵延不绝。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沈宜修对女儿去世的哀悼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无尽思念与哀愁。

收录诗词(198)

沈宜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 字:宛君
  • 籍贯:苏州府吴江
  • 生卒年:1590—1635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

淡烟浮翠枝头,熟梅时候偏怜雨。

蕉翻恨绿,栀含怨粉,何堪胜数。

紫燕低飞,黄鹂巧啭,渐惊徂暑。

向风前搔首,彩云易散,不尽泪痕千缕。

寂寂绣床深锁,芸笺锦字成遗堵。

月残香冷,红消碧碎,热肠相许。

欲觅仙踪,难寻方士,海天路阻。

漫思量、窗有南山云竹,怎书愁谱。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

空明击碎流光,回肠一霎难寻旧。

芳华消尽,凉蟾何意,半垂疏柳。

飞叶恨惊,凝云愁结,重重还又。

怆秋宵寥廓,夜虫凄楚,伤心几回低首。

盼望音容永绝,断肠祗剩文如绣。

横烟拂■,征鸿将度,月寒花皱。

斜日衔江,围山欹陌,昔年时候。

痛而今、泪与江流,总向西风同奏。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

石城潮打千秋,消磨不尽还相逗。

闲云无定,野水长萦,缤纷绕岫。

古古今今,朝朝暮暮,如何参透。

叹依然风景,茫茫交集,但凭得、秋容瘦。

看取婵娟秋色,西风摇落应怜否。

碧天空阔,寒烟无数,怨砧凄漏。

把杯邀月,醉浓秋极,情同苦酒。

怅幽山丛桂,飘残何处,断香盈袖。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花心动.忆怀

芳草含烟,送斜阳、枝头鸟声啼歇。

弱柳弄条,轻碧分丝,过了上元佳节。

峭寒庭院帘栊晚,燃灯罢、蟾光初缺。

暗香满、东风影里,岁华惊瞥。却恨无端薄劣。

萦损尽、柔肠百回千折。

晓色入帏,惜别匆匆,别语何曾共说。

而今徒有魂旋绕,争知人心空切。

祗赢得、悠悠黯然愁结。

形式: 词牌: 花心动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