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十一首(其十四)

五月端午令节,艾人苦痛不彻。

可怜病在膏肓,又被邪神所惑。

撞著太上老君,也是赤口白舌。

山僧反覆思量,别无仙方秘诀。

如今抑不得已,只得就渠身上打劫。

形式: 偈颂

翻译

五月五日端午节,艾草人们深受痛苦。
病入膏肓可怜人,又被邪神迷惑心神。
碰上太上老君,也因直言无忌。
山中僧侣反复思考,没有仙丹妙药。
如今无可奈何,只好在他身上寻找解救之道。

注释

五月:农历五月。
端午:端午节。
艾人:用艾草制作的人偶。
苦痛:痛苦。
膏肓:病情严重到无法救治。
邪神:指疾病或邪恶的力量。
太上老君:道教中的神仙。
赤口白舌:直言不讳。
山僧:山中的僧侣。
仙方秘诀:神奇的药方或秘诀。
打劫:此处比喻强行获取。

鉴赏

这首宋代禅师释了惠的偈颂,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艾人的视角,寓言般地描绘了一个病重且被邪神困扰的人物。"五月端午令节,艾人苦痛不彻",形象地展现了艾草在端午这个传统节日中驱邪避疫的角色,同时也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煎熬。

"可怜病在膏肓,又被邪神所惑",表达了艾人(或比喻人物)病情严重,难以摆脱困境,被邪恶力量迷惑的状态。"撞著太上老君,也是赤口白舌",暗示了尝试求助于道教神仙但未能得到回应,可能是因为自身的罪业或迷惑。

"山僧反覆思量,别无仙方秘诀",反映出僧人(或智者)对于解救之道的深思熟虑,但并无现成的灵丹妙药。最后,"如今抑不得已,只得就渠身上打劫",以略带幽默和自嘲的方式,揭示出解决问题的无奈之举——或许需要从自身内心深处寻找解脱,而非外在的仙方。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以艾人的遭遇揭示人生的困境与自我救赎的主题。

收录诗词(193)

释了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七十一首(其十三)

鹰窠里懵鸱,鸠巢中俊鹞。

称尊未必尊,做小未必小。

只么泥里洗泥,到了全没分晓。

有分晓,海水不禁杓子舀。

形式: 偈颂

偈颂七十一首(其十二)

七手八脚,三头两面。欢喜冤家,头头撞见。

山僧建立宗旨,直须为我成褫。

学人未达其源,也要请师方便。有方便,没方便。

石巩张弓,三平中箭。

形式: 偈颂

偈颂七十一首(其十一)

天兮高,地兮厚。月为夜,日为昼。重阳定是九月九。

渊明采菊向东篱,山僧面南看北斗。

形式: 偈颂

偈颂七十一首(其十)

一二三四五,不落宫商角徵羽。

混然格调超千古,白雪阳春安足数。

此曲而今谁乐闻,夜来月在长松树。

形式: 偈颂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