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对酒作

昨日不悔今日迟,有酒且倒山中卮。

岩下采芳可卒岁,身外求名复几时。

世情悠悠持陇蜀,终局何曾喻难覆。

寸长尺短策无如,知雄守雌道常谷。

不须康庄泣路穷,不须凡鸟求梧桐。

若令贫贱能知足,相逢但唤是愚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山中对酒作》由明代诗人施渐所作,通过酒、山、芳草、世情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首句“昨日不悔今日迟”,诗人以一种超脱的态度看待时间的流逝,昨日已逝,无法挽回,今日虽晚,却也不必后悔,体现了对时间的珍惜与豁达。接着,“有酒且倒山中卮”一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为伴,借酒抒怀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岩下采芳可卒岁,身外求名复几时”,诗人将目光转向自然,岩下的芳草可以陪伴他度过一年四季,而身外追求名誉又能持续多久呢?这句诗对比了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暗示了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世情悠悠持陇蜀,终局何曾喻难覆”,诗人感叹世事无常,人们在陇蜀之地追逐名利,最终结局却难以预料,充满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寸长尺短策无如,知雄守雌道常谷”,诗人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长短,都应懂得进退之道,选择知雄守雌,遵循自然规律,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不须康庄泣路穷,不须凡鸟求梧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追求的不屑,认为不必在康庄大道上哭泣,也不必像凡鸟一样追求高枝,强调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若令贫贱能知足,相逢但唤是愚公”,诗人提出如果贫贱者也能满足现状,那么相遇时只需称呼对方为愚公,即知足常乐,表达了对知足常乐生活态度的推崇。

整首诗通过酒、山、芳草等意象,以及对世情、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知足等价值观的追求和理解,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64)

施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华明伯游京师

闭门读书费探讨,少长未识幽燕道。

一朝慷慨轻去乡,万里云山秖谈笑。

知君不为干明主,俯仰何堪滞闾里。

金门试寻大隐处,柱下倘逢周内史。

京城纷纷多贵人,紫貂朱孔玉麒麟。

弹棋六博白日暮,缓辔閒游御苑春。

我昔去京谓旋复,一卧草堂困未足。

文章不合为时用,蹭蹬谁能望推毂。

君今名齐陆士龙,洛下相看争敛容。

有才勿作常何疏,早晚名扬将自逢。

形式: 古风

修真老人

山中老人鹿豕居,不学训诂身通儒。

窖里茱萸酒常满,门外筼筜竹万馀。

盘桓素履幽人吉,清净每寻开士说。

也知大道尔辈能,叩君一授长生诀。

形式: 古风

秋涉

苍山崔巍照秋渚,红树离离夕阳渡。

行人涉水更看山,马足淩兢来复去。

云际人家望欲迷,松关萝径隔烟扉。

山僧卧稳西岩寺,时有钟声落翠微。

形式: 古风

嘉靖丁巳六月十七夜七里滩口待月

夜宿七里滩头船,起来待月船头坐。

月隐山云黑不开,江摇赤壁石欲堕。

须臾月来江水白,万顷琉璃堆碧色。

垂竿欲钓珊瑚珠,客星合照初来客。

初来客,愿未果。

重来看月何时可,秋潭再鼓东归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