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禁忌

阴阳家有书,卜筑多禁忌。

土中若有神,穴处何无祟。

我识先贤意,本诫骄侈地。

恣欲创楼台,率情染朱翠。

四面兴土功,四时妨农事。

可以没凶灾,四隅通一二。

一年省修营,万民停困踬。

动若契于理,福匪神之遗。

动若越于常,祸乃身之致。

神在虚无间,土中非神位。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翻译

阴阳学家有他们的书籍,选址建房多有忌讳。
如果土地中有神灵,为何挖洞居住就不会有灾祸?
我理解前人的教诲,本意在于告诫不要奢侈占地。
放纵欲望建造楼阁亭台,任性涂饰色彩斑斓。
四处兴土木工程,四季妨碍农耕活动。
这样或许能避免灾难,但四周交通不便。
如果一年只修缮一次,百姓就能免于困顿。
行动合乎常理,福祉并非神明赐予。
若行事违背常规,灾祸就会降临自身。
神灵存在于无形之中,土地中并非神的居所。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苏拯的作品,名为《明禁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表达对古代阴阳家之学的一种批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建筑活动中的某些问题。

“阴阳家有书,卜筑多禁忌。”这两句开篇便点明了主题,即阴阳五行之学对于建筑的影响和各种禁忌。这里的“阴阳家”指的是专门研究天文地理、风水等方面的术士,他们认为建筑选址和布局需要遵循特定的规则,以求得吉祥避凶险。

“土中若有神,穴处何无祟。”诗人质疑如果土中真有神灵,那么为什么在挖掘时却常常没有遇到它们的迹象。这里的“祟”指的是对神灵的一种敬畏和恐惧。

“我识先贤意,本诫骄侈地。”诗人自称理解古代贤者之意,他们告诫后人不要因为贪图华丽而肆意破坏大地。这里的“骄侈”形容过度奢侈和铺张。

“恣欲创楼台,率情染朱翠。”诗人描述当时人们无顾忌地追求建造高楼大厦,无视传统禁忌,只图满足个人的贪欲。这里的“恣”指的是放纵自己的欲望,“朱翠”则形容华丽的装饰。

“四面兴土功,四时妨农事。”诗中进一步指出这种不顾后果的行为导致了劳动力被大量抽调到建筑工程上,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这里的“兴土功”指的是大规模的土木工程,“妨农事”则是指这样的工程干扰了正常的农耕时间。

“可以没凶灾,四隅通一二。”诗人提出,如果能遵循古代贤者的教诲和自然规律,那么就能够避免灾难,并且在四个方位上都能达到平衡和谐和的状态。这里的“没凶灾”指的是避免不吉利的事情,“一二”则可能是比喻,表示完美无缺。

“一年省修营,万民停困踬。”诗中还表达了如果人们能够节约资源,不再盲目追求奢侈的建筑,那么就能减轻百姓的负担,让他们摆脱贫困和忧虑。这里的“省修营”指的是节俭地进行建筑活动,“万民停困踬”则形容人们因此而得到解脱。

“动若契于理,福匪神之遗。”诗人进一步强调,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和道德法则的行动,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而不是依赖于虚幻的神灵恩赐。这里的“契于理”指的是符合自然法则,“福匪神之遗”则是说幸福不应寄望于神灵的馈赠。

“动若越于常,祸乃身之致。”最后,诗人告诫人们,如果行为超出了常规和道德的界限,那么所带来的灾难将是自食其果。这里的“越于常”指的是超过了常理,“祸乃身之致”则形容灾难是由个人行为引起。

整首诗通过对建筑活动中阴阳学说的批判,反映出当时社会上层的奢侈和不顾后果,以及普通民众因此遭受的苦难。诗人倡导回归自然法则和道德规范,以求得真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收录诗词(29)

苏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织妇女

伊余尽少女,一种饰螓首。

徒能事机杼,与之作歌舞。

歌舞片时间,黄金翻袖取。

秪看舞者乐,岂念织者苦。

感此尝忆古人言,一妇不织天下寒。

形式: 古风

经马嵬坡

一从杀贵妃,春来花无意。

此地纵千年,土香犹破鼻。

宠既出常理,辱岂同常死。

一等异于众,倾覆皆如此。

形式: 古风

经鹤台

筑台非谓贤,独聚乘轩鹤。

六马不能驭,九皋欲何托。

一旦敌兵来,万民同陨濩。

如何警露禽,不似衔环雀。

一物欲误时,众类皆成恶。

至今台基上,飞鸟不至泊。

形式: 古风

金谷园

积金累作山,山高小于址。

栽花比绿珠,花落还相似。

徒有敌国富,不能买东市。

徒有绝世容,不能楼上死。

秪此上高楼,何如在平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