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狱诗(其六)

协民本中则,折狱尚慈良。

稽古列嘉师,利见休无疆。

圣化孚九服,帝德光四方。

颓风距浇季,俗吏等寻常。

卫顗惜悬命,博士奏施行。

皋陶惟迈德,千载扬芬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的《议狱诗》之六,主题围绕着公正断案与仁慈为怀的司法理念展开。

首句“协民本中则”,开篇即强调了法律与民众利益之间的和谐统一,主张在处理案件时应以民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遵循公正的原则。接下来的“折狱尚慈良”进一步阐述了在审判过程中,应当秉持仁慈的态度,不仅追求正义的实现,更注重对人性的关怀和保护。

“稽古列嘉师,利见休无疆”两句,通过引用历史上的优秀法官作为榜样,强调了学习古代贤者的智慧,使得法律的运用更加得当,从而带来长久的利益与和平。

“圣化孚九服,帝德光四方”表达了对最高统治者道德与威望的颂扬,认为其圣明的教化能够覆盖整个国家,使各地都沐浴在帝王的恩泽之下,展现出广阔的影响力。

“颓风距浇季,俗吏等寻常”则揭示了在社会风气衰败、道德滑坡的时期,普通官吏往往难以坚守正道,而诗人呼吁改变这种现状,恢复社会的正气。

“卫顗惜悬命,博士奏施行”提到卫顗等人的谏言,表达了对古代贤臣敢于直言、勇于担当精神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希望当代官员能像古人一样,勇敢地提出建议并推动实施。

最后,“皋陶惟迈德,千载扬芬芳”以古代著名的法官皋陶为例,赞扬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司法能力,历经千年仍被后人传颂,以此激励当代司法人员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和专业水平。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探讨了司法公正、仁慈与道德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践中体现这些价值,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法治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592)

皇甫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议狱诗(其七)

末路速多讼,民生滋不辰。

菲屦岂徒象,赭衣应勿纯。

谁谓九人髽,胜彼一人巾。

史迁懋文学,鬻拳济忠钦。

嗟哉方下吏,司鸣遂无晨。

洁身宝琬琰,慎俾就煨尘。

形式: 古风

议狱诗(其八)

南睢重骨立,太甲本思庸。

孟明岂不念,秦穆霸西戎。

井田与封建,赫赫垂镐丰。

唐明失懿矩,效此肉刑同。

安得缇萦氏,千载鼓芳风。

应有鸡鸣调,垂仁汉牍中。

形式: 古风

议狱诗(其九)

从桥犯玉辂,入庙窃珍环。

释之自守法,抗节为平反。

匪无尚方剑,三尺授奚愆。

张汤视意旨,何啻鸾与鹯。

矫矫安陵柏,异代同勉旃。

形式: 古风

议狱诗(其十)

嗣君遘阳九,艳妻煽方处。

商辛惨炮烙,旷世绳其武。

丕丕李唐祚,不绝亦如缕。

火原伊向迩,持平藉徐杜。

区区麟趾格,何以饬斯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