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歌舞留宾意自多,华灯数问夜如何。
白头病客无才思,惯卧茅檐长薜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的《再和十首》中的第十首。诗中描绘了主人热情款待宾客,以歌舞助兴,直至深夜的情景。然而,诗的后两句转而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感慨:作为一位年老多病、才华未展的隐士,他习惯于独居在简陋的茅屋之中,与周围的藤蔓植物为伴。这种对比鲜明的描绘,既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欢愉,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淡然。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生活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以及诗人对这两种生活的深刻体悟。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微阳力尚浅,未解破重阴。
云气山川满,江流日夜深。
冻牙生滞穗,馀润及重衾。
泥泞沉车毂,农输绝苦心。
饼杂松黄二月天,盘敲松子早霜寒。
山家一物都无弃,狼籍乾花最后般。
松老香多气自严,馀烟勃郁透疏帘。
须臾过尽惟灰在,借问谁收一番炎。
美人寒甚懒开扉,金作松花插羃䍦。
几度低头疑堕落,青烟已断未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