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浯溪读碑图

漫郎左氏癖,鲁国羲之鬼。

千载远擅场,同时恰对垒。

有唐九庙随秋烟,一片中兴石不毁。

几回吹律寒谷春,几度看碑陈迹新。

辽鹤归来认城郭,杜鹃声里含君臣。

折钗黄绢森光怪,旧国山河馀气概。

当年富贵腹剑多,异代风流椽笔在。

书生何负于国哉,元祐之籍何当来。

子瞻吃饱惠州饭,涪翁夜上浯溪台。

扶藜扫石溪声咽,不禁技痒还题碣。

清时有味是无能,但漱湘流莫饶舌。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题浯溪读碑图》。诗中以浯溪读碑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历史与艺术交织的画面。

首句“漫郎左氏癖,鲁国羲之鬼”以典故开篇,借指对古代文化的痴迷与热爱,如同左丘明对《左传》的痴狂,王羲之对书法的鬼神般技艺。接下来“千载远擅场,同时恰对垒”则表达了时间的跨度与艺术的较量,跨越千年,依然能感受到那场精神与技艺的对决。

“有唐九庙随秋烟,一片中兴石不毁”描绘了唐朝的辉煌与衰败,九庙象征着国家的中心与尊严,而“中兴石”则是历史的见证,即使在风雨飘摇中,仍屹立不倒,象征着不灭的精神与希望。

“几回吹律寒谷春,几度看碑陈迹新”通过自然界的更迭与历史的变迁,展现了时间的力量,即使寒谷也能因律动而复苏,碑文虽旧,却总能带给人新的启示与思考。

“辽鹤归来认城郭,杜鹃声里含君臣”运用了神话与自然的元素,辽鹤象征着归乡与记忆的回归,杜鹃的啼鸣则蕴含着哀伤与忠诚的情感,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人物与情感的怀念。

“折钗黄绢森光怪,旧国山河馀气概”描绘了文物的珍贵与历史的痕迹,折断的钗与黄绢上的文字,虽已斑驳,却依然透露出昔日的辉煌与庄严。

“当年富贵腹剑多,异代风流椽笔在”则对比了权力与艺术的差异,指出真正的财富在于精神与才华的传承,而非物质的拥有。

“书生何负于国哉,元祐之籍何当来”表达了对士人的尊重与期待,认为读书人不应被忽视,他们的智慧与贡献应当得到认可。

“子瞻吃饱惠州饭,涪翁夜上浯溪台”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故事,强调了文学与艺术的自由与超越地域的特性。

“扶藜扫石溪声咽,不禁技痒还题碣”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感悟与创作的冲动,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灵感与表达的途径。

最后,“清时有味是无能,但漱湘流莫饶舌”表达了对当下时代的感慨,认为在清明的时代,保持一颗谦逊与敬畏之心最为重要,避免过度言辞,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艺术、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与对时代精神的独到理解。

收录诗词(579)

董其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征虏将军出塞歌

皇家执契静三边,将军更事勒燕然。

心知骄子须大创,耻看烽火照甘泉。

身挟期门射雕子,匣里吴钩泠于水。

雕戈赤羽三千骑,落日黄云一万里。

是时和高塞草枯,我兵勇气先吞胡。

连空幕影随尘遁,竟夕笳声喑不呼。

将军麾下都侠烈,誓刳胡肠饮胡血。

箭锋直挂青海湾,刀镮宁顾天山月。

健儿手握月支头,夺得燕然胡虏愁。

功成不受封侯印,只为长缨志欲酬。

形式: 古风

读书佳山水歌送王季重使君归山阴

会计佳山君所有,石纽藏书凌大酉。

四序长开镜里花,十年种就门前柳。

解经宛转注虫鱼,问字离奇尽蝌蚪。

河阳三十仅嬴馀,函谷五千曾秘授。

以兹澹荡少宦情,梦著林泉轻组绶。

清溪之政不再春,前与纬真称敌手。

月旦悠悠好画龙,浮云忽忽成苍狗。

几经霜信剪芝兰,何限雷门鸣瓦缶。

谷城黄石君所师,句漏丹砂吾得友。

伏枥俱成历块心,悬河共哆谈天口。

许将幽赏契寥寥,一任功名归九九。

人生聚散那可期,吴苑花前重回首。

自言习气剩三馀,小结吾庐才一亩。

閒宜策杖抚孤松,饥即腰镰刈秋韭。

散帙黄虞事可知,操椎六五头堪掊。

身谢灵均虎豹关,游逐史公牛马走。

室远何繇见玉杯,情来只合看齑臼。

要图缣素挂槐堂,领取风云还瓮牗。

江山胜境乐无央,竹简閒勋能不朽。

骥壮犹如日正中,鹏飞须积风之厚。

著君丘壑为书淫,割我烟霞难墨守。

矫然云卧直须臾,圣代逃尧终得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问政山歌为太傅许老师寿

君不见问政山,错出黄山白岳间。

昔日仙人留隐迹,至今白云苍树犹仙关。

上有千尺之松花作饭,下有五色之芝英可餐。

嵚岑本是至人宅,服食顿回童子颜。

山中之政何足问,介弟筑室来追攀。

具茨问道七圣驻,此地迎仙独鹤还。

药灶馀丹光舄奕,灵泉洗耳声潺湲。

山中人兮今吕望,金粟前身语非妄。

膏泽巳遍阎浮提,经纶半出光明藏。

斗杓调燮政所因,拂衣仍作山中相。

岁月赤鸟生有涯,道德青牛寿无量。

道之至者以治身,仙翁何云逃劫尘。

不必鞭螭驭风始超世,巳是金马玉堂人。

汾阳二十四考中书令,南华八千馀岁秋复春。

形式: 古风

丙申闰秋舟行池州江中题陈徵君仲醇小昆山舟中读书图

凄烟衰草平原暮,二士千秋那得寤。

閒愁不到钓鱼矶,习心未遣亡羊路。

苇花平岸变霜容,总是窗前书带丛。

何时棹向朱泾去,船子元无半字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