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夜纳凉

幽人新制葛衣成,二寸藤冠觉发轻。

净扫中庭延月色,缓拖拄杖听蝉声。

微凉便欲疏纨扇,小醉何妨倒玉罂。

八尺风漪真美睡,故应高枕到窗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隐士新制了一件葛布衣,戴上了两寸宽的藤编帽子感觉头发都变轻了。
他清扫庭院迎接清冷的月光,慢慢拖着拐杖聆听蝉鸣的声音。
微风吹来带来一丝凉意,他想放下丝质的扇子;小酌几杯也不妨倾斜酒壶畅饮。
在八尺宽的风中,他沉沉入睡,那真是个美好的睡眠,想必他会枕着枕头直到天亮。

注释

幽人:隐士。
新制:新做的。
葛衣:葛布衣服。
二寸藤冠:两寸宽的藤编帽子。
觉发轻:感觉头发变轻。
净扫:清扫干净。
中庭:庭院中央。
延:迎接。
月色:月光。
缓拖:慢慢拖着。
拄杖:拐杖。
听蝉声:聆听蝉鸣。
微凉:微微凉意。
疏纨扇:放下丝质扇子。
倒玉罂:倾斜酒壶饮酒。
八尺风漪:八尺宽的风中波纹。
真美睡:美好的睡眠。
高枕:枕着枕头。
窗明:天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乙夜纳凉》,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夏夜画面。首句“幽人新制葛衣成”,写的是主人公穿着自己亲手编织的葛衣,感受到夏日的清凉,心境淡泊。次句“二寸藤冠觉发轻”,通过小小的藤冠,暗示了诗人轻松自在的心情,仿佛连头发都因之而轻盈。

第三句“净扫中庭延月色”,诗人清扫庭院,迎接清朗的月光,展现出对自然的亲近和享受。第四句“缓拖拄杖听蝉声”,他悠闲地拖着拐杖,聆听蝉鸣,流露出闲适的生活态度。

第五句“微凉便欲疏纨扇”,微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诗人打算放下华丽的纨扇,享受这份自然的凉爽。第六句“小醉何妨倒玉罂”,在这样的夜晚,诗人微有醉意,也无妨畅饮,表现出他的豪放不羁。

最后两句“八尺风漪真美睡,故应高枕到窗明”,诗人想象自己在八尺大的床榻上,沉浸在风带来的涟漪般的舒适睡眠中,直到窗户明亮。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夏夜纳凉的惬意生活,展现了其闲适与乐观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丁巳正月二日鸡初鸣梦至一山寺名凤山其尤胜处曰咮轩予为赋诗既觉不遗一字

已穷阿閤胜,更作咮轩游。

不尽山河大,无根日月浮。

吾身元是幻,何物彊名愁。

久觅卓庵处,是间应可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丁未上元月色达晓如昼予斋居属贰车领客

此夕几年无此晴,碧天万里月徐行。

官垆卖酒倾千斛,市里行歌彻五更。

潼酪独烹僧钵美,琉璃闲照佛龛明。

颓然坐睡君无笑,宝马香车事隔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丁未除夕前二日休假感怀二首(其二)

梦寄梅村竹坞间,不堪客里见春还。

潮生水欲通南涧,雪霁云犹冒北山。

病思过年应小减,官身得假未全闲。

变名吴市男儿事,末路低回自笑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丁未除夕前二日休假感怀二首(其一)

挂冠神武莫踌躇,家具何妨载鹿车。

怨谤相乘真市虎,技能已尽似黔驴。

黄金散后犹耽酒,白发生来更爱书。

新岁定寻林下约,一觞一咏未成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