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

大江中峙小昆崙,势遏洪涛几欲奔。

万古乾坤限南壮,一方钟鼓自晨昏。

云低北固山争出,潮落东洋海半吞。

汲得中泠自煎试,月团新赐出词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在长江中的壮观景象,以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金山屹立于大江之中,仿佛是小昆仑一般,其雄伟之势足以遏制汹涌的波涛,几乎要将它们推向岸边。诗人以“几欲奔”三字生动地展现了金山的气势与力量。

接下来,诗人进一步阐述了金山作为自然分界线的角色,“万古乾坤限南壮”,它见证了千年的变迁,成为了南方壮丽景色的一部分。同时,金山的钟鼓声自晨至昏,昼夜不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

诗中还运用了动态的描写手法,“云低北固山争出,潮落东洋海半吞”,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北固山与退潮后的东海景象,通过对比展现了金山周围环境的多变与壮阔。

最后,诗人提到了自己亲自到中泠汲取泉水,用来煎茶品尝,这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暗示了他作为朝廷官员的闲适生活。特别是“月团新赐出词垣”,“月团”可能是指一种茶叶,而“词垣”则是指翰林院,即皇帝的文学顾问机构,这里暗示了诗人得到了皇帝的赏赐,心情愉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金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自都下还吴寄翰林刘景元谢于乔二同年

大通桥下水,送我到苏州。

君心与之同,淊淊日夜东南流。

千山万山隔不断,天南天北长悠悠。

燕南车尘高十丈,回首湖山几兴望。

枫桥忽听寒山钟,却望燕南在天上。

白玉堂,黄金阙,君在京华我吴越。

雁飞木落洞庭波,鸡鸣海色长安月。

形式: 古风

静观楼成众山忽见

山居尽日不见山,楼上山来自何处。

中峰独立群峰随,头角森森出林树。

澄湖万顷从中来,浪捲三山欲飞去。

得非奋迅从地出,无乃飞腾自天下。

我来楼上何所为,长日观山与山语。

东风吹醉还吹醒,山自为宾我为主。

形式: 古风

登楼诸山忽不见盖为云雾所隐

蜃嘘台阁倏然生,鳌背蓬壶流不住。

我家楼子岂亦然,点点遥峰天际露。

朝来一望忽失之,极目苍苍但烟雾。

当时何处忽飞来,夜半何人偷负去。

形式: 古风

风琴

天风泛弦弦自鸣,案间云影波纹惊。

非韶非濩非咸英,依然谁唱还谁赓。

不为音节音节成,乃知自有无声声,一洗世上琵琶筝。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