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因缘十日坐无哗,吹尽蒲香更结跏。
几上玉鸲犹刮目,阶前金凤已衔花。
且将柳浪还摩诘,莫去麻丘说子嗟。
满袂木阴清似水,时看跳处是虾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自然中的静坐修炼与感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内心世界。
“因缘十日坐无哗”表明诗人已经沉浸在禅坐中达到了心无杂念的地步。"吹尽蒲香更结跏"则是对这一状态的生动描绘,蒲公英之所以被称为蒲香,是因其轻盈飘逸,被风一吹便散发异香,这里用来形象地表达禅定的境界。
"几上玉鸲犹刮目"和"阶前金凤已衔花"两句,通过对珍贵物品的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意境。玉鸲与金凤在此象征着高洁和纯净,刮目则是形容鸟儿清晨伸展身体的动作,而衔花则是鸟类寻找食物或展示爱意的行为,两者交织出一幅既平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且将柳浪还摩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关注与感悟。"莫去麻丘说子嗟"则是在劝导自己或他人,应当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轻易放过,如同不应轻言离别。
"满袂木阴清似水"和"时看跳处是虾蟆"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木阴如水,形容树荫下清凉宜人之景;而虾蟆在水中跳跃,生动展示了诗人观察自然的细心与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
不详
清言一掬解千纷,又向名家见大君。
北海无风鹏不运,南山有雨豹能文。
更令此手曾扶日,未必吾冠不切云。
鼻已辛酸复何事,天寒梅气只心闻。
一笑归来百事疏,溪山随意葺吾庐。
有时临水亦清矣,无事听禽皆起予。
但喜达人谋熟醉,不知论者谓因馀。
马蹄未踏门前路,也怕先生废看书。
绛甲至今寻四百,东风吹酒楚天涯。
有时咄咄口三唾,无事由由手一叉。
不怨雨声聋客耳,只愁春思乱杨花。
弄乌此日人何往,自倚小楼娱晚霞。
雨露悽其厚地阴,千秋宰木是衣襟。
君看江头寒食日,谁不邙山路上心。
勿剪世无嘉树传,相寻事有后来吟。
相堂翁仲曾传语,所谓天光要下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