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舍

楚俗不理居,居人尽茅舍。

茅苫竹梁栋,茅疏竹仍罅。

边缘堤岸斜,诘屈檐楹亚。

篱落不蔽肩,街衢不容驾。

南风五月盛,时雨不来下。

竹蠹茅亦乾,迎风自焚灺。

防虞集邻里,巡警劳昼夜。

遗烬一星然,连延祸相嫁。

号呼怜谷帛,奔走伐桑柘。

旧架已新焚,新茅又初架。

前日洪州牧,念此常嗟讶。

牧民未及久,郡邑纷如化。

峻邸俨相望,飞甍远相跨。

旗亭红粉泥,佛庙青鸳瓦。

斯事才未终,斯人久云谢。

有客自洪来,洪民至今藉。

惜其心太亟,作役无容暇。

台观亦已多,工徒稍冤咤。

我欲他郡长,三时务耕稼。

农收次邑居,先室后台榭。

启闭既及期,公私亦相借。

度材无强略,庀役有定价。

不使及僭差,粗得禦寒夏。

火至殊陈郑,人安极嵩华。

谁能继此名,名流袭兰麝。

五裤有前闻,斯言我非诈。

形式: 古风

翻译

楚地风俗不爱护住所,居民都住着茅草屋。
屋顶覆盖着茅草,竹子做梁柱,稀疏的茅草间竹子显露。
房屋倚靠倾斜的河岸,檐角和柱子弯曲不齐。
篱笆破败遮不住肩膀,街道狭窄车辆难行。
五月南风正盛,应时的雨却没落下。
竹子生虫茅草也干枯,遇风自然成了火种。
邻里忙着防范,日夜巡逻警戒。
一点余烬未灭,火灾接连发生。
人们呼救心疼财物,匆忙砍伐桑树柘木。
旧屋刚被烧毁,新茅草房又建起。
从前的洪州刺史,对此常感叹不已。
他治理不久,各地却迅速变化。
高大的府邸相对而立,飞檐跨越远方。
酒楼涂着红粉,佛寺盖着青瓦。
这事还未了结,那人早已离世。
有客从洪州来,洪州百姓至今依靠他的遗泽。
可惜他心急如焚,工程不停无暇休息。
宫观已经很多,工匠开始抱怨。
我希望其他地方官,四季中多致力于农耕。
收获后建设城邑,先建住宅再考虑亭台楼阁。
规划合理期限,公私设施相互配合。
量材使用不奢侈,用工有固定价格。
不致过度奢华,基本能抵御寒暑。
防火做得好,人民安宁如陈郑之地,幸福媲美嵩山华山之民。
谁能继承这样的美誉,名声流传如同兰麝香。
五裤之典故早有耳闻,我的这番话并非虚假。

注释

楚俗:楚地的风俗习惯。
不理居:不重视居住条件。
茅舍:茅草屋。
苫:覆盖。
竹梁栋:用竹子做的梁和柱。
罅:缝隙。
边缘:靠近。
堤岸斜:河岸倾斜。
诘屈:曲折不平的样子。
檐楹:屋檐和柱子。
篱落:篱笆。
蔽肩:遮不住身体。
街衢:街道。
不容驾:不能通行车辆。
南风:夏天的风向南吹。
时雨:应时的雨水。
竹蠹:竹子生虫。
自焚灺:自己燃烧起来。
防虞:预防。
集邻里:邻里聚集一起。
巡警:巡逻警戒。
遗烬:遗留的火星。
连延:连续不断。
祸相嫁:灾祸相继发生。
号呼:大声呼喊。
怜:心疼。
谷帛:粮食和布匹,泛指财产。
奔走:急忙。
伐:砍伐。
桑柘:桑树和柘树,泛指树木。
旧架:旧房屋。
新焚:刚刚被烧毁。
新茅:新的茅草。
洪州牧:洪州的地方长官,刺史。
嗟讶:感叹惊讶。
牧民:治理民众。
未及久:时间不长。
郡邑:各个城镇。
纷如化:迅速发生变化。
峻邸:高大的府邸。
俨相望:庄严地相对而立。
飞甍:高翘的屋檐。
远相跨:远距离地跨越。
旗亭:酒楼。
红粉泥:涂着红色的墙壁。
佛庙:寺庙。
青鸳瓦:青色的琉璃瓦。
斯事:这件事。
斯人:这个人,指前文的洪州牧。
云谢:已经去世。
客:旅客。
洪民:洪州的百姓。
藉:依赖。
心太亟:心情过于急切。
作役:施工、建造。
无容暇:没有空闲时间。
台观:楼台亭阁。
工徒:工匠。
冤咤:抱怨。
他郡长:其他地方的长官。
三时:四季中的三个季节,这里泛指农时。
耕稼:耕种。
次邑居:按顺序建设居民区。
先室后台榭:先建住房后建娱乐建筑。
启闭:开关,指规划合理。
公私:公共与私人。
相借:互相配合。
度材:估算材料。
无强略:不过分掠夺。
庀役:安排劳力。
定价:固定价格。
僭差:过度奢华。
禦寒夏:抵御寒冷和炎热。
火至:防火措施。
殊陈郑:比陈国和郑国还好,比喻防火做得极好。
人安:人民安宁。
极嵩华:达到嵩山和华山地区的幸福水平。
名流:有名望的人。
袭兰麝:名声像兰麝一样流传,比喻美名远扬。
五裤:古代典故,比喻官员关心民生。
前闻:以前的传闻。
非诈:不是虚假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特定地区(可能是洪州,即今江西九江)在南风和时雨影响下,居民生活状况的画面。诗中详细描述了当地居民居住的茅屋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防虫、防潮等问题。同时,诗人也描写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困境,如旧有建筑被焚毁,又需重新搭建。此外,诗中还提到了前任洪州牧对民情的关心,而现在的人员变动频繁,导致管理混乱。

整首诗语言生动,细节丰富,通过对茅屋生活的刻画,以及居民和官吏之间关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图景。诗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观察力,更隐含着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思和批判。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表夏十首(其一)

夏风多暖暖,树木有繁阴。

新笋紫长短,早樱红浅深。

楝花云幕重,榴艳朝景侵。

华实各自好,讵云芳意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表夏十首(其二)

初日满阶前,轻风动帘影。

旬时得休浣,高卧阅清景。

僮儿拂巾箱,鸦轧深林井。

心到物自闲,何劳远箕颍。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表夏十首(其三)

江瘴炎夏早,蒸腾信难度。

今宵好风月,独此荒庭趣。

露叶倾暗光,流星委馀素。

但恐清夜徂,讵悲朝景暮。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表夏十首(其四)

孟月夏犹浅,奇云未成峰。

度霞红漠漠,压浪白溶溶。

玉委有馀润,飙驰无去踪。

何如捧云雨,喷毒随蛟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