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溪道上一首

一水萦不断,千岩翠相扶。

孤篷载雪归,我昔见画图。

今年两经行,明晦自惨舒。

旱夏山若焦,秋至潦溢途。

是中无故人,王事当驰驱。

景物寄心赏,随遇便有馀。

不觉老季真,乞归尚狂疏。

官家赐闲身,用底一曲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沿剡溪而行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生的哲思。

首句“一水萦不断”,以流水起兴,描绘出溪流蜿蜒曲折,永不停歇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不息和自然的永恒。接着“千岩翠相扶”一句,通过群山与翠绿植被的相互映衬,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和谐共存的画面,寓意着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孤篷载雪归,我昔见画图”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现实中的景象与记忆中的画面相联系,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眼前景色的赞叹。孤零零的小船载着雪花归来,仿佛是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卷,唤起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接下来,“今年两经行,明晦自惨舒”两句,转而描写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变化,既有明亮也有阴暗,既有欢愉也有忧伤,体现了自然界中生命循环的规律,同时也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起伏不定。

“旱夏山若焦,秋至潦溢途”则进一步描绘了不同季节下的自然景观,夏季干旱使得山石如焦炭般枯萎,秋季雨水过多导致道路泥泞不堪,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是中无故人,王事当驰驱”两句,点明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忙碌,表达了在追求功名利禄的同时,内心对于友情与宁静生活的渴望。

最后,“景物寄心赏,随遇便有馀”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满足,即使在旅途中遇到各种困难,也能从中找到乐趣与安慰。

“不觉老季真,乞归尚狂疏”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易逝、岁月匆匆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即使在官场中,也渴望能够摆脱束缚,回归自然。

“官家赐闲身,用底一曲湖”则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憧憬,希望能够在山水之间,享受宁静与自由,远离尘嚣,过上一种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其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渴望。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观大龙湫一首

峰头雁何在,井底龙不出。

吐作玉虹流,倒挂二千尺。

落涧势初缓,渐听转山急。

噀面飞雨过,著衣晨雾湿。

造物等幻戏,此地真绝特。

勿言王事劳,遇胜得小立。

惭愧大尊者,几载面青壁。

山高不碍见,泉声不妨寂。

形式: 古风

次韵建安刘彦冲学士寄茶一首

寒溪日漱枯肠洁,自志穷愁渐陋劣。

故人不爱北苑春,更遣清甘嚅吻颊。

只今相望如参商,武夷孤绝云苍茫。

底事坐阅百鸟翔,要借玉川风两腋,高飞令我坠君傍。

形式: 古风

赋程伯禹给事漫吾亭一首

道州固伤时,晚岁吾山溪。

彼物何曾争,我自分两畦。

宣州绝代贤,雅志苏群黎。

胸次包峥嵘,不肯去角圭。

何从得漫名,正恐亦偶题。

渺观身世空,万境俱一齐。

浪云出处殊,不悟东自西。

向来功名辙,复入山水蹊。

公今持左符,早晚朝金闺。

生贤出世间,渠能绝攀跻。

要须了此心,泛应忘高低。

昔我盖已漫,今我亦非迷。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独居会稽官舍送僧游龟溪因记寄声弊庐

老人年六十,生理常刺促。

归无一棱田,此事乱心曲。

妻孥渺相望,幼稚炯在目。

师今遇龟溪,山水无尽绿。

石壁严宝坊,泉甘宜杞菊。

但恐斋厨空,眼饱不救腹。

并山行径微,草露湿人足。

师访老人家,门前有修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