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安朱元晦谈易有感

南窗数度断韦编,茅塞余心未豁然。

洞极潜虚浑是梦,观梅卜瓦总非仙。

先天妙处无多画,太古真时只一圈。

今日从知斯不谬,庖羲更出亦何言。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南窗下我多次翻阅书籍,心中的困惑仍未完全解开。
深入探究隐藏的虚无如同梦境,观赏梅花占卜瓦片都不是真实的神仙之事。
道的奥妙之处无需过多描绘,远古的真实仅存于一个圆环之中。
如今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并非谬误,伏羲这样的大智慧者又会说什么呢?

注释

南窗:窗户朝南。
韦编:古代用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这里指读书。
茅塞:形容心里有障碍或不通达。
豁然:开朗,豁达。
洞极:深入探索。
潜虚:隐藏的虚无。
总非仙:绝对不是真正的神仙。
先天:指自然的、原始的。
妙处:奥妙之处。
多画:过多的描绘。
太古:远古时代。
真时:真实的时代。
一圈:象征着完整、统一。
斯:这,指代前面的道理。
谬:错误。
庖羲:伏羲,古代传说中的圣人。
更出:更加出色,这里指超越。

鉴赏

这首宋诗《与新安朱元晦谈易有感》是赵汝洙所作,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朱元晦讨论《易经》后的感受。首句“南窗数度断韦编”描绘了诗人多次在南窗下研读古籍的情景,可能是指阅读儒家经典,如《易经》,“韦编”代指书籍。次句“茅塞余心未豁然”则表示尽管反复研读,但内心对《易》之深奥仍未能完全领悟。

第三句“洞极潜虚浑是梦”,诗人感叹深入探究宇宙的虚无似乎只是一场梦境,暗示易理玄妙难以捉摸。第四句“观梅卜瓦总非仙”借观梅占卜之事,进一步强调易学并非寻常仙道可比,而是超凡入圣的学问。

第五、六句“先天妙处无多画,太古真时只一圈”揭示了《易经》中关于天地生成和万物本源的哲学观点,认为其精妙之处难以用言语或图像完全表达,只有通过内在体验才能领悟其真实含义。

最后两句“今日从知斯不谬,庖羲更出亦何言”,诗人确认自己如今对易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认为自己的认识没有错,即使伏羲这样的古代大贤如果还在,恐怕也无法再提供新的见解,表达了对易学的敬仰和对自己理解的自信。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易学的深入思考和个人领悟,以及对学术真理的追求。

收录诗词(1)

赵汝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汉宫春

著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

湖间旧时饮者,今与谁俱。

山山映带,似携来、画卷重舒。

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红翠相扶。

一目清无留处,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虚。

残烧夕阳过雁,点点疏疏。

故人老大,好襟怀、消减全无。

慢赢得、秋声两耳,冷泉亭下骑驴。

形式: 词牌: 汉宫春

江亭怨.西泠晚渡

寒翠湿衣欲暮。烟际乱山无数。

露滴宿鸥惊,飞过沙洲自语。欲摘白蘋寄与。

几点鸣蓑丝雨。双桨趁潮平,载取江云归去。

形式: 词牌: 江亭怨

恋绣衾

柳丝空有千万条。系不住、溪头画桡。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

玉箫台榭春多少,溜啼红、脸霞未消。怪别来、胭脂慵傅,被东风、偷在杏梢。

形式: 词牌: 恋绣衾

浣溪沙

笑摘青梅傍绮疏。数枝花影漾前除。

太湖石畔看金鱼。

笋指晓寒慵出袖,翠鬟春懒不成梳。

为君缝狭绣罗襦。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