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名至保定子德已先一月西行赋寄

念尔西归日,嗟余望路岐。

殊方频邂逅,千里各差池。

木落燕台早,霜封华掌迟。

秦郊须置驿,莫后郑当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名为《自大名至保定子德已先一月西行赋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西行的思念与关切之情。

首联“念尔西归日,嗟余望路岐”,诗人回忆起友人即将西行的情景,内心充满感慨,感叹自己只能遥望友人的归途,无法同行。这一句通过对比友人即将踏上旅程和自己只能在原地等待的境况,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感。

颔联“殊方频邂逅,千里各差池”,进一步描绘了两人虽身处不同地方,却多次偶然相遇的情景。然而,现在友人要远行千里,各自的道路开始分岔,预示着未来的分别。这里既有对过往相聚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未知分别的无奈。

颈联“木落燕台早,霜封华掌迟”,以自然景象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燕台的树木早早凋零,象征着时间的匆匆;而华掌(可能指华山)的霜封则暗示了冬天的到来。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也暗含了对友人行程中可能遇到的艰难和挑战的担忧。

尾联“秦郊须置驿,莫后郑当时”,诗人提醒友人在经过秦地时,应该设立驿站以便休息和补给,避免像古人郑当时那样因旅途劳顿而耽误行程。这不仅是对友人的实际关心,也是对友人旅途安全的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西行的思念和关切,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以及对友人旅途平安的深深祝福。诗中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沉。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述古

微言既以绝,一变为从横。

下以游侠权,上以刑名衡。

六国固蚩蚩,汉兴亦攘攘。

不有董夫子,大道何由明。

孝武尊六经,其功冠百王。

节义生人材,流风被东京。

世儒昧治本,一槩而相量。

于乎三代还,此人安可忘。

形式: 古风

六经之所传训诂为之祖仲尼贵多闻汉人犹近古礼器与声容习之疑可睹大哉郑康成探赜靡不举六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至今三礼存其学非小补后代尚清谈土苴斥邹鲁哆口论性道扪籥同矇瞽

五国并时亡,世道当一变。

扫地而更新,三王功可见。

鼓琴歌有虞,钓者知其善。

区区山泽间,道足开南面。

天步未回旋,九州待龙战。

空有济世心,生不逢尧禅。

何必会风云,弟子皆英彦。

俗史不知人,寥落儒林传。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德州讲易毕奉柬诸君

在昔尼父圣,韦编尚三绝。

况于章句儒,未晓八卦列。

相看五十馀,行事无一达。

坐见悔吝丛,举足防磋跌。

日昃乃研思,犹幸非大耋。

微言讵可寻,斯理庶不灭。

寡过殊未能,岂厌丁宁说。

是时秋雨开,凉风起天末。

蟋蟀吟堂阶,疏林延夕月。

草木得坚成,吾人珍晚节。

亮哉岁寒心,不变霜与雪。

忧患自古然,守之俟来哲。

形式: 古风

挽殷公子岳(其一)

忆昔过从日,偏承藻鉴殊。

堂中延太守,门外揖王符。

木叶空郊晚,鱼鳞大泽枯。

邈如人世隔,无复问黄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