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骆君归隐庐阜

究竟此生安可逃,净土社中风最高。

纷纷一梦唤不觉,衮衮白头流落多。

骆子翻然去尤早,寒堂誓结庐山草。

寸阴早在精进中,四十司徒未为老。

黄纸除书无此期,只为松云动幽抱。

世人发愿多自欺,十八逸民今友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名为《送骆君归隐庐阜》。诗中描绘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首句“究竟此生安可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无法逃脱命运的感慨。接着,“净土社中风最高”一句,以“净土社”象征理想中的宁静生活,而“风最高”则暗示这种生活的高洁与超脱。

“纷纷一梦唤不觉,衮衮白头流落多”两句,通过对比梦境与现实,以及岁月流逝带来的变化,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这里“一梦”指短暂的幻象,而“衮衮白头”则代表时间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骆子翻然去尤早,寒堂誓结庐山草”描述了友人骆君早早归隐庐山的情景,用“寒堂”和“庐山草”营造出一种清冷、自然的隐居氛围。“寸阴早在精进中,四十司徒未为老”则赞扬了骆君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精神成长的决心,即使年届四十,也未尝不是壮年。

最后,“黄纸除书无此期,只为松云动幽抱”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认为只有像松云般自由自在的生活,才能真正触动内心的宁静与喜悦。而“世人发愿多自欺,十八逸民今友谁”则对社会上多数人虚伪的愿望表示质疑,并以古代十八位隐士为例,强调真正的归隐者难寻。

整首诗通过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游东山大乘寺

奔逸高真避秦侣,远入闽山岂惟楚。

落花流水来何处,遂鹿人从石门路。

遂造洞门谁得知,鸡黍生涯贯今古。

樵客见留何事去,分合随缘落尘土。

回头已在尘劳中,手把榴花如寐寤。

紫玄素抱超然情,到此令人心骨清。

閒跂长林跨深壑,遥见猿鹤来相迎。

灵源为我写幽思,但闻历历朱弦鸣。

狮子峰前狐退藏,当泯顽空还混茫。

龙首涧边云并合,或作人间时雨行。

杜鹃有声山意真,杜鹃有花山色明。

偶逢奇石可且上,幸乘此兴聊飞觥。

顾语娉婷莫予翼,脚力犹争年少轻。

三杯通道聊自适,还被谷风吹复醒。

忽忽流光已云暮,红烛如林乐声举。

形式: 古风

题桃花菊

人面亦相映,龙山应独赏。

却因清淡中,艳异尤堪尚。

靖节篱下吟,幽怀忽驰想。

武林溪上游,芳容若迎望。

妙本自无二,佳名谁有两。

辨事惟赖香,根蒂岂容妄。

形式: 古风

题水云村

水云深处寻幽客,竞把银瓶飞虎珀。

坐间玉篆流杯来,时伴桃花献春色。

尘劳不到清樽前,何幸山翁设歌席。

人在夕阳方醉时,回首云迷武陵宅。

形式: 古风

送方彦稽解元

壶公山下多伟人,尝谓方寸无纤尘。

双眼孤鹰在霄汉,俯视燕雀尤有神。

两冠群英出微妙,失第春官恬自笑。

归去壶公山下游,长须肩上何所忧。

远烟万剂实行橐,置此雅好吾无求。

松轩日午片石冷,水中天小云油油。

时复窥影且自遣,毫末造化同春秋。

可能含蓄南国意,洗我滞思如清流。

方握齐纨却新暑,明月团团满寰宇。

马上尘沙摇不开,空羡江湖鹭轻举。

勿因世俗还低头,义理所在无今古。

生死只系箪豆中,谁为万钟移出处。

六翮冲天观一飞,所养先须微贱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