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行行携锡别,幽景到山分。
残雪经春在,疏钟度水闻。
松深生晚吹,潭静照闲云。
岩阁重开讲,清香入夜焚。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圆为送别友人夤上人归道场山而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对山中清幽环境的描绘。首句“行行携锡别”写出了上人持锡杖离去的情景,流露出离别的淡淡哀愁。接着,“幽景到山分”描绘了山中景色的宁静与深远,暗示了友人将进入一个超脱尘世的修行之地。
“残雪经春在”暗示了时序更迭,但山中的积雪仍未消融,增添了山的静谧与岁月的痕迹。“疏钟度水闻”则通过远方传来的稀疏钟声,传达出山寺的宁静与禅意,让读者感受到僧人的生活节奏。
“松深生晚吹,潭静照闲云”两句,进一步刻画了山中的自然景象,松林深处晚风轻拂,潭水清澈映照着悠闲飘过的白云,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最后,“岩阁重开讲,清香入夜焚”预示着友人在道场山中将继续他的修行,夜晚焚烧的香烟袅袅,象征着佛法的传承和内心的清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景色,寓含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禅修生活的敬仰,展现了宋代理性与禅意交融的美学追求。
不详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江天凉雨霁,嘒嘒出疏林。
清极残阳里,愁生远客心。
离亭秋草碧,荒堑暮烟深。
不忍多时听,吟髭雪暗侵。
平昔于诗苦,精搜省未闲。
坏房空鸟外,清句满人间。
瘦影悬邻壁,孤坟接旧山。
吊回高树下,寒水自潺潺。
澄江杳杳映千峰,坐夏岩房一望中。
昼讲疏钟清度越,夜吟残月冷垂空。
扫轩静避阶棱藓,销暑闲当竹罅风。
顾我相怀未能去,水边斜日照梧桐。
四野炎炎暑气隆,危亭孤坐与谁同。
湖光淡荡涵残照,鸟影参差没远空。
消息浮生凭至理,破除烦暑赖清风。
明时不敢言招隐,自乐林泉慕远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