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或淡或浓拖雨去,半舒半捲逆风来。
为怜途路无栖泊,却把柴扉永夜开。
这首诗描绘的是云庵僧人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受。"或淡或浓拖雨去",形象地写出了云彩在雨中时而稀疏时而浓厚的变化,仿佛在引领雨水离去。"半舒半捲逆风来",则展现了云朵在风中的动态,它们随风起伏,如同半展开又半卷起的画卷。诗人借此表达出对云彩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欣赏。
"为怜途路无栖泊",僧人似乎将云视为旅途中的旅伴,它们的存在给予他安慰,像是在关心那些无处停留的人。最后,"却把柴扉永夜开",诗人决定敞开庵门,让云彩随时进入,寓意着他对自然的接纳和生活的豁达。整首诗寓情于景,体现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展现出宋代禅宗诗歌的特色。
不详
识得根源认得伊,全身犹堕在尘围。
纵然和座都掀倒,尚有烟霞绕翠微。
如如不动法中王,举足无非是道场。
不到水穷云尽处,争知觌面是檀郎。
学道之心似镜明,纤尘才染便忘形。
廓然照出娘生面,一簇青烟锁翠屏。
学道如撑逆水舟,篙篙著力莫随流。
忽然失脚翻身去,踏断寒江月一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