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

天子幸新丰,旌旗渭水东。

寒山天仗外,温谷幔城中。

奠玉群仙座,焚香太乙宫。

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

上宰无为化,明时太古同。

灵芝三秀紫,陈粟万箱红。

王礼尊儒教,天兵小战功。

谋犹归哲匠,词赋属文宗。

司谏方无阙,陈诗且未工。

长吟吉甫颂,朝夕仰清风。

形式: 排律

翻译

天子驾临新丰,旗帜在渭水之东飘扬。
寒冷的山岭之外,仪仗队列如天幕般展开,温暖的山谷中,行宫犹如幔帐。
祭奠仙人的玉置于座前,太乙宫中香烟缭绕。
出行时偶遇牧马,狩猎后遇见非熊(象征贤才)。
宰相推行无为之治,明君的时代与远古相同。
灵芝三度开花呈紫色,仓库中陈年的粟米堆积如山,红彤彤一片。
王室尊崇儒家教化,军队虽小却有战功。
谋略归于贤能的工匠,诗词属于文坛宗师。
谏官正直无私,诗篇尚未达到完美。
咏唱吉甫的颂歌,早晚仰望清廉之风。

注释

天子: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幸:帝王亲临。
新丰:地名。
渭水:河流名。
寒山:指山势高峻,气候寒冷的山。
天仗:皇家仪仗队。
温谷:地名, 指温暖的山谷。
幔城:行宫的代称。
奠玉:祭祀时放置的玉器。
群仙座:象征神仙的座位。
太乙宫:道教庙宇。
上宰:宰相或高级官员。
无为化:道家的无为而治理念。
明时:光明盛世。
太古同:与远古时代相似的清明政治。
灵芝三秀:灵芝三次开花,象征吉祥。
陈粟:陈年的粮食。
王礼:王室的礼仪。
尊儒教:尊重儒家学说和教育。
天兵:指皇家军队。
小战功:虽小但仍有战功。
谋犹:谋略。
哲匠:有智慧的能工巧匠。
词赋:诗词创作。
文宗:文坛领袖。
司谏:负责进谏的官职。
无阙:没有缺失,指正直无私。
陈诗:呈献诗篇。
未工:未臻完美。
吉甫颂:指周宣王时贤臣尹吉甫的颂歌。
清风:比喻清廉的风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皇帝出行的盛大场面,天子到新丰地区进行巡幸,旌旗随风飘扬于渭水之东。寒冷的山峦之外,是天子的神威,而温暖的谷地中则有城池的存在。这场面展示了皇权的庄严与尊贵。

奠玉群仙座,焚香太乙宫,可以看出皇帝在进行某种祭祀或礼仪活动,显示其对神灵的敬仰和对宇宙秩序的维护。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则是描写皇帝外出的狩猎场景,但却没有捕获到獠熊,只是在展示皇家的威仪。

上宰无为化,明时太古同,这句表达了皇权的崇高和不变的治理哲学,即通过无为而治来实现天地间的自然和谐。灵芝三秀紫,陈粟万箱红,是对皇宫中珍宝与财富的描绘。

王礼尊儒教,天兵小战功,则是展示皇室对于儒家文化的尊崇以及军事上的成就。谋犹归哲匠,词赋属文宗,这里强调了智慧和文学创作的重要性,暗示着皇帝身边有才华横溢的臣子。

司谏方无阙,陈诗且未工,是说朝中的谏官都在尽职,而这首诗尚未完工。长吟吉甫颂,朝夕仰清风,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以及对清净之境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颇具盛唐气派的诗作,通过对皇帝巡幸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宗教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和谐、崇高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

高楼望所思,目极情未毕。

枕上见千里,窗中窥万室。

悠悠长路人,暧暧远郊日。

惆怅极浦外,迢递孤烟出。

能赋属上才,思归同下秩。

故乡不可见,云水空如一。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

长乐青门外,宜春小苑东。

楼开万井上,辇过百花中。

画鹢移仙妓,金貂列上公。

清歌邀落日,妙舞向春风。

渭水明秦甸,黄山入汉宫。

君王来祓禊,灞浐亦朝宗。

形式: 排律

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

太阳升兮照万方,开阊阖兮临玉堂。

俨冕旒兮垂衣裳,金天净兮丽三光。

彤庭曙兮延八荒,德合天兮礼神遍。

灵芝生兮庆云见,唐尧后兮稷卨臣。

匝宇宙兮华胥人,尽九服兮皆四邻,乾降瑞兮坤降珍。

形式: 古风

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

上卿增命服,都护扬归旆。

杂虏尽朝周,诸胡皆自郐。

鸣笳瀚海曲,按节阳关外。

落日下河源,寒山静秋塞。

万方氛祲息,六合乾坤大。

无战是天心,天心同覆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