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者有重阳诗以阳字韵岁和一篇复继前作

登临端欲赏秋光,病眼昏花怯太阳。

老去不堪逢节物,愁来聊复近壶觞。

沉迷有腼尘埃面,感慨空存铁石肠。

已是思归无可奈,更来高处望家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我登上高处想要欣赏秋天的景色,但因病眼昏花连强烈的阳光都感到害怕。
年岁已大,我已无法承受节日带来的物是人非,只能借酒消愁。
沉浸在尘世中,脸上沾染了世俗,心中却满怀感慨,即使铁石心肠也难以抑制。
我已经渴望回家,但又觉得无处可去,只能再次来到高处遥望远方的家乡。

注释

登临:登山或登高。
病眼:患病的眼睛。
昏花:视力模糊。
怯:畏惧。
不堪:不能忍受。
节物:节日景象,指季节变换。
壶觞:酒杯,代指饮酒。
沉迷:深深沉醉。
腼:羞愧,不好意思。
尘埃面:形容世俗的脸色。
感慨:深感感慨。
铁石肠:形容人的心肠硬如铁石,不易动情。
无可奈:无法忍耐。
更来:再来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通过对秋光、节物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人以"登临端欲赏秋光"开篇,表达了对美好景致的向往,但随即转折为"病眼昏花怯太阳",显示出因身体不适而无法尽情享受秋光,这种矛盾的情感复杂且深刻。

接着诗人通过"老去不堪逢节物"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悲伤,以及面对节令更替时所产生的心境变化。"愁来聊复近壶觞"则是说在这种心情下,即使借酒浇愁也只能是暂时的逃避。

第三句"沉迷有腼尘埃面"描绘了诗人被世俗纷扰所困,内心却保持坚韧不拔的品格。"感慨空存铁石肠"则表明诗人的这种性格并非外界能影响,是他内在的坚持。

最后两句"已是思归无可奈,更来高处望家乡"透露出诗人深切的归属之情,尽管内心充满了对远方家乡的向往,但现实中的种种限制让这份思念变得无从实现,只能在更高的地方仰望那遥远的家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以及对生活、自然和家乡深切的情感。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拙者得归子仪喜而作诗见寄因次韵

奉祠命下大明宫,尽室欢呼笑语同。

但欲从容全晚节,敢言高尚激贪风。

醉乡有约谁陪我,诗社无人赖有公。

从此故山添胜事,未饶弘景相山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泽民见示游洞宫护圣二诗次来韵(其二)

山间安有此池塘,疑是天分一派江。

万仞方如青玉案,千章森似碧油幢。

檐前山色日侵座,屋角松声夜撼窗。

游罢拥衾浑不寐,心清都把睡魔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泽民见示游洞宫护圣二诗次来韵(其一)

洞府藏真锁碧峦,我来顿觉百忧宽。

真人已去留遗像,古木犹存翳旧坛。

清入杖藜襟抱豁,冷侵衣袂骨毛寒。

何妨便作诛茅计,幸我年来已挂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泽民因诵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慨然有感遂广此意作诗相示余以谓人之会遇各自有时年少固不可留而时亦何可待乐天自不应出此语而泽民亦不应为此诗因反其意以和之(其二)

劝君且醉瓮头春,休把升沉累此身。

自古功名须遇主,到头富贵不由人。

蟠胸器业元高世,落笔词章更出尘。

道在何忧年少去,九重前席会相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