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友人

彼此若飘蓬,二年何所从。

帝都秋未入,江馆夜相逢。

瘴岭行冲夏,边沙住隔冬。

旅愁论未尽,古寺扣晨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我们就像随风飘荡的蓬草,两年来各自漂泊何处。
秋天尚未抵达帝都,夜晚我们在江边的旅馆相遇。
在炎热的夏季穿越瘴气弥漫的山岭,冬季则停留在边疆的沙漠中。
旅途中的忧愁还未说完,清晨我们在古寺前倾听钟声。

注释

彼此:相互之间。
飘蓬:随风飘荡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二年:两年时间。
何所从:去了哪里。
帝都:古代对首都的称呼,这里指京城。
秋未入:秋天尚未到达。
江馆:江边的旅馆。
瘴岭:热带雨林中的险峻山路,有瘴气。
冲夏:直冲夏季。
边沙:边疆的沙漠。
隔冬:度过冬天。
旅愁:旅途中的忧虑或思乡之情。
论未尽:交谈未完。
古寺:古老的寺庙。
扣晨钟:敲响清晨的钟声。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偶然相遇的情景,以及对彼此飘泊不定的生活状态的感慨。首句“彼此若飘蓬”以飘蓬比喻二人的无根漂泊生活,表达了对流离生涯的感慨。紧接着,“二年何所从”则是对过去两年的踪迹和未来去向都充满疑惑,无处可寻。

“帝都秋未入”可能暗示诗人尚未到达或返回帝都,故而秋意未浓,反映了一种期待与不安。接着,“江馆夜相逢”表明在一个不经意的夜晚,在一座临江的客舍里,与友人不期而遇,这种偶然的相见带有一丝惊喜。

“瘴岭行冲夏,边沙住隔冬”则写出了诗人辗转于瘴岭、边沙之间,不仅遭受了酷热与严寒,而且时间也在这种颠簸中度过。这里的“瘴岭”和“边沙”可能是指代,象征着遥远而艰苦的旅途生活。

最后,“旅愁论未尽,古寺扣晨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对友情的珍视。尽管旅途中的忧愁无尽,但在一座古老的寺庙里听到清晨的钟声,也许给了他一种慰藉,仿佛时间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停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唐代诗人黄滔对友谊与流离生活复杂的情感态度。

收录诗词(209)

黄滔(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 字:文江
  • 籍贯: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
  • 生卒年:840~911

相关古诗词

商山赠隐者

谁不相逢话息机,九重城里自依依。

蓬莱水浅有人说,商洛山高无客归。

数只珍禽寒月在,千株古木热时稀。

西窗昨夜鸣蛩尽,知梦芝翁起扣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宿李少府园林

一壶浊酒百家诗,住此园林守选期。

深院月凉留客夜,古杉风细似泉时。

尝频异茗尘心净,议罢名山竹影移。

明日绿苔浑扫后,石庭吟坐复容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从兄璞

纵徵终不起,相与避烟尘。

待到中兴日,同看上国春。

新诗说人尽,旧宅落花频。

移觅深山住,啼猿作四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寄友人山居

断峤沧江上,相思恨阻寻。

高斋秋不掩,几夜月当吟。

落石有泉滴,盈庭无树阴。

茫茫名利内,何以拂尘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