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英英香蕙莹朝华,收拾东风作一家。
燕语莺啼春又夏,灯花剔尽暗窗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诗人以精细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美好。"英英香蕙莹朝华"中,“英英”一词形容花开得十分茂盛,“香蕙”指的是兰草,兰草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高洁,这里与“朝华”相呼应,表达了早晨花朵开放的生机。"收拾东风作一家"则表现了诗人想要将这份美好聚集起来,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接下来的"燕语莺啼春又夏"中,“燕语”指的是燕子的鸣叫,而“莺啼”是黄鹂的叫声,这两种鸟儿在春日里纷纷扬扬地歌唱着,传递了时间从春至夏的流转。"灯花剔尽暗窗斜"则描绘了一幅夜晚景象,“灯花”指的是灯光闪烁,而“剔尽”意味着彻底清除,“暗窗斜”形容月光透过窗棂投射在墙上的斜影。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夜的宁静与美好,也隐含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整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切感受和独到的艺术表现力。
不详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空有丹心贯碧霄,泮冰亡国不崇朝。
小臣万死无遗慨,曾见天家十八朝。
江南车盖走燕山,老子旁观袖手閒。
见说新诗题甲子,桃源元只在人间。
南归雁荡报郎君,老子精神健十分。
不为瀛洲复相见,阿戎翻隔万山云。
柴门寒自闭,不识赏花心。
春笋翠如玉,为人拈绣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