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三首(其一)

城邑久居心自倦,闉阇才出眼先明。

龙门看尽伊川景,女几听残洛水声。

太室观馀红日旭,天坛望罢白云生。

此身已许陪真侣,不为锱铢起重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长久居住在城市中内心感到疲倦,刚走出城门眼睛就明亮起来。
在龙门欣赏过伊水的景色,耳畔还回响着女几山附近洛水的声音。
观赏完太室山的日出后,站在天坛远眺,白云悠悠升起。
我已决定陪伴真正的知己,不会因为微小的事情而改变心意。

注释

城邑:城市。
倦:疲倦。
闉阇:城门。
明:明亮。
龙门:著名的风景名胜地。
伊川:伊水。
女几:山名,洛水源头之一。
残:残留,犹存。
太室:太室山,位于河南省。
红日旭:日出。
白云生:白云升起。
真侣:知己好友。
锱铢:极小的财物或事物。
重轻:重要和不重要的区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游山三首(其一)》。诗人表达的是在城市生活中久居之后,内心感到厌倦,一旦走出城邑,眼前景色立刻鲜明起来。他游历龙门,欣赏伊川的美景,又在女几山聆听洛水的余音。在太室山观赏日出,在天坛眺望白云,这些自然景象让他感到心灵的洗涤。诗人表示,他已经决定投身于与自然和真挚朋友的陪伴中,不会因为琐事而斤斤计较,体现了他对超脱世俗的追求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整体上,这首诗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游龙门

江天无少异,幽鸟下晴沙。

路去山形断,川回渡口斜。

龛岩千万穴,店舍两三家。

清景四时好,都城况不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游洛川初出厚载门

初出都门外,西南指洛陬。

山川开远意,天地挂双眸。

村落桑榆晚,田家禾黍秋。

民间有此乐,何必待封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登女几

予看山多矣,未尝逢此奇。

巨崖如格虎,险石若张旗。

云意闲舒卷,岩形屡改移。

丹青难状处,四面尽如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登朝元阁

绣岭岌层峦,岧峣十九盘。

微微经雨后,杳杳出云端。

往事金舆远,遗踪玉像残。

至今临渭水,依旧见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