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墨

谁为尧舜徒,孔子而已矣。

人皆是尧舜,未必知孔子。

伯夷不辱身,柳下援而止。

孔子尚有言,我则异于是。

兼爱为无父,排斥固其理。

孔墨必相用,自古宁有此。

退之嘲鲁连,顾未知之耳。

如何蔽于斯,独有见于彼。

凡人工自私,翟也信奇伟。

惜乎不见正,遂与中庸诡。

退之醇孟轲,而駮荀杨氏。

至其趣舍间,亦又蔽于己。

化而不自知,此语孰云俚。

咏言以自警,吾诗非好诋。

形式: 古风

翻译

谁效仿尧舜,唯有孔子能做到。
人人皆可成为尧舜,但未必了解孔子的思想。
伯夷坚守清高,柳下惠则有所妥协。
孔子仍有言论,我的观点与他不同。
兼爱等于否定父亲,这在逻辑上是必然的。
孔墨思想互补,自古以来从未如此。
韩愈嘲笑鲁仲连,只是因为他不了解罢了。
为何在这里被蒙蔽,而在那里却能洞察。
人皆自私,只有翟也是例外,他显得奇特伟大。
可惜未能看清正道,以至于与中庸之道相悖。
韩愈推崇孟子,批评荀子和杨朱。
在取舍之间,他也受自己观念所限。
变化发生而不自知,这话并非粗俗。
我以此诗自省,非好攻击他人。

注释

徒:效仿。
而已矣:做到这样的程度。
是:成为。
知:理解。
伯夷:古代的隐士。
柳下援:柳下惠,以谦让著称。
异于是:与他不同。
兼爱:不分亲疏的爱。
固:必然。
相用:相互补充。
退之:韩愈的字。
鲁连:鲁仲连,战国时期人物。
蔽:蒙蔽。
奇伟:奇特伟大。
中庸:儒家的中庸之道。
醇:醇厚,推崇。
駮:批驳。
至其:至于他的。
俚:粗俗。
咏言:吟咏。
诋:诋毁。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和自己的思想立场。诗中通过对古圣先贤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和学术思想的看法。

首句“谁为尧舜徒,孔子而已矣。”表明只有孔子才是尧舜时代圣君的真正传人,这里强调的是孔子的独特地位。紧接着,“人皆是尧舜,未必知孔子。”则指出尽管人们都仰慕尧舜,但并不一定理解孔子的教诲。这两句突出了孔子学说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伯夷不辱身,柳下援而止。”引用了古代两个不同品格的人物,伯夷洁身自好,不愿意委屈于不义之富,而柳下惠则是春秋时期的贤人,以其宽厚和善良著称。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态度,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

“孔子尚有言,我则异于是。”诗人表明虽然尊崇孔子的教诲,但自己的观点与之不同,这里体现了作者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接下来的几句,“兼爱为无父,排斥固其理。孔墨必相用,自古宁有此。”则是对儒家和墨家的学说进行辩论。诗人认为兼爱(墨家思想)如同没有父亲,而儒家和墨家的思想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废。

“退之嘲鲁连,顾未知之耳。”这里提到的是历史上的一段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在鲁国被嘲笑,但诗人认为这是一种不了解的情况。

“如何蔽于斯,独有见于彼。”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某些盲目和偏见的批评,同时也强调了自己清醒的认识。

“凡人工自私,翟也信奇伟。”则是对一般人的自私行为进行了抨击,而“惜乎不见正,遂与中庸诡。”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上的伪善和虚假现象的遗憾。

最后,“退之醇孟轲,而駮荀杨氏。”这里提到的是对当时某些学术流派的批评,如孟轲、荀子等人的思想。诗人认为这些学说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局限性。

“至其趣舍间,亦又蔽于己。”则是指出即便是在选择和放弃之间,也常常因为个人私利而陷入认识的盲区。

“化而不自知,此语孰云俚。”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某种观念或行为模式的批评,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期望。

整首诗最后,“咏言以自警,吾诗非好诋。”则是诗人的自我警示和反思,他通过吟咏古语来警醒自己,而不是为了批评他人。这里体现了诗人深刻的自省精神和对学问的严肃态度。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陪友人中秋夕赏月

海雾看如洗,秋阳望却昏。

光明疑不夜,清莹欲无坤。

扫掠风前坐,留连露下尊。

苦吟应到晓,况有我思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陶缜菜示德逢

江南种菜漫阡陌,紫芥绿菘何所直。

陶生画此共言好,一幅往往黄金百。

北山老圃不外慕,但守荒畦斸荆棘。

陶生养目渠养腹,各以所能为物役。

形式: 古风

偶书

惠施说万物,槃特忘一句。

寄语读书人,呶呶非胜处。

形式: 古风

寄丁中允

人生九州閒,泛泛水中木。

漂浮随风波,邂逅得相触。

始我与夫子,得官同一州。

相逢皆偶然,情义乃绸缪。

我于人事疏,而子久矣修。

磨砻以成我,德大不可酬。

乖离今六年,念子未尝休。

岂不道相逢,但得顷刻留。

欢喜不满颜,长年抱离忧。

古人有所思,千里驾车牛。

如何咫尺间,而不与予游。

顾惜五斗米,无辜自拘囚。

念彼磊落者,心颜两惭羞。

剡山碧榛榛,剡水日夜流。

山行苦无巇,水浅亦可舟。

使君子所善,来檄自可求。

何时子来意,待子南山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