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服

辛有叹被发,赵灵喜胡服。

遂成陆浑戎,终有沙丘辱。

用夷反变夏,亡礼以从俗。

先王仁义术,讵用此求福。

齐桓九合功,不以兵车毂。

仲尼叹微管,几为左衽属。

尔来豪侠儿,往往异装束。

耀武何必然,禦戎有前躅。

余敢告司关,异服宜禁肃。

形式: 古风

翻译

辛有感叹披头散发,赵灵喜好胡人服装。
于是成为陆浑地区的异族,最终遭受沙丘之耻。
用外族方式改变华夏,丧失礼仪只随俗。
古代圣王的仁义之道,岂会以此求取福祉。
齐桓公多次会盟诸侯,从未凭借战车众多。
孔子惋惜微子管仲,几乎要归属异族统治。
自那时起,豪侠青年纷纷异于常服。
炫耀武力并非必需,抵御外敌有先例可循。
我敢向主管边关的人进言,异族服饰应严格禁止。

注释

被发:披头散发。
胡服:胡人的服装。
陆浑戎:指陆浑地区(今河南嵩县一带)的异族。
沙丘辱:指遭受耻辱。
夷:指外族。
夏:华夏,中原地区。
仁义术:仁义的治国方法。
左衽:异族的衣襟向左掩,与华夏的右衽相反。
豪侠儿:指行为放荡不羁的年轻人。
异装束:与众不同的装扮。
禦戎:抵御外敌。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于民族融合和文化认同的思考。诗中开篇便提到“辛有叹被发,赵灵喜胡服”,指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襄子因为喜欢胡人的打扮而引起了变乱。紧接着,“遂成陆浑戎,终有沙丘辱”则是对历史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战争和灾难进行了描绘。

下文“用夷反变夏,亡礼以从俗”表达了一种文化认同的观念,即应该保持本民族的传统礼仪,而不是随波逐流地跟随他族的习俗。接着,“先王仁义术,讵用此求福”则是强调了古代圣明君主以仁义治国,不需要通过异族文化来寻求福祉。

“齐桓九合功,不以兵车毂”和“仲尼叹微管,几为左衽属”分别赞颂了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外交成就以及孔子对礼仪之重视,这里的“左衽”特指胡人的衣着方式,与中原汉族的右衽相对。

最后,“尔来豪侠儿,往往异装束。耀武何必然,禦戎有前躅”批评了近代一些豪强之人随意模仿外族装扮,以显示武力,而“余敢告司关,异服宜禁肃”则是作者呼吁应当对此类行为加以禁止和警惕。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历史的回顾和文化的反思,强调了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态度。

收录诗词(6)

王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有窦复者世居镇戎能道边事

君不见镇戎德顺弓箭手,耕种官田自防守。

相团置堡禦蕃军,下视贼庭殊不有。

杀羊取骨燃艾炙,试卜赋兵知拾寇。

都校招呼入堡居,堡外重围百里馀。

墙低城小不难破,贼箭如棚城上过。

堡中不及数十人,且斗且骂且欣欣。

登陴斫门谓平取,应弦死伤已无数。

窗间定箭射酋豪,一箭已闻哭声举。

争将锦囊裹贼尸,鸣金收众唯恐迟。

不唯城堡依然固,吾众不伤毫与釐。

自从干戈动四鄙,覆军杀将曾无耻。

朝廷未省遗边功,何事此勋不闻记。

安得天兵百万众,尽如此辈坚且勇。

形式: 古风

佛光寺

五台山上白云浮,云散台高境自幽。

历代珠幡悬法界,累朝金刹列峰头。

风雷激烈龙池夜,草木凄凉雁塞秋。

世路忙忙名利客,尘机到此尽应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游碧落洞

寻幽碧落外,此境真洞天。

乳窦穿碧涧,葆树蒙塞烟。迹与氛?绝,身亡名利缠。

日暮懒回首,迟拍洪崖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白云寺

幽人何处住,古寺白云高。

问路不知远,到山方觉劳。

半窗看竹石,一枕听松涛。

我亦清幽者,煮茶读楚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