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后微服止门人李瑞奇斋留数日未能归也勒于壁上以志所怀二首(其二)

匡畏颜回后,遥心与子期。

凤衰吟旷兕,龙忌惕焚绥。

人海孤难涉,道山危不移。

萧萧千尺竹,竦峙江之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道义坚守的决心。首句“匡畏颜回后”,借用了颜回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接着,“遥心与子期”则直接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仿佛两人虽相隔遥远,但心灵相通,彼此期待着相聚。

“凤衰吟旷兕,龙忌惕焚绥”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凤”、“龙”的形象及其遭遇,隐喻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以及在困境中保持内心坚定的决心。“凤衰”、“龙忌”分别指凤凰的衰落和龙的忌讳,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吟旷兕”、“惕焚绥”则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仍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警觉。

“人海孤难涉,道山危不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个人的孤独与外界的复杂比喻为茫茫人海与险峻的高山,强调了在困难面前不轻易动摇的意志。这里“道山”既可理解为追求真理或理想的高山,也可视为道德与精神的高地,体现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坚持。

最后,“萧萧千尺竹,竦峙江之湄”以竹子的形象收尾,竹子常被赋予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象征意义。这句话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更寓意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如同江边挺立的竹子一般,坚韧不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思念、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坚守道义的决心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收录诗词(291)

谢元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二月二十四日与家人环列灶下烟饥不出祭之以诗因嗟天之下遂无一人自视真老妇矣(其一)

媚灶吾何敢,送穷亦古人。

兰魂无怪惑,笔墓自嶙峋。

世事惟孤剑,文心比竹筠。

匹夫诚有罪,怀璧山之根。

形式: 五言律诗

十二月二十四日与家人环列灶下烟饥不出祭之以诗因嗟天之下遂无一人自视真老妇矣(其二)

绝笔仍生笔,我其狂也愚。

儿啼叶不止,血出石何辜。

将臂等虫豸,移家托鹧鸪。

鬓丝闻鬼哭,不必责头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岁暮山居杂感(其一)

岁暮能无感,寒溪淡不声。

荧灯一卷守,残柳数株明。

日月忘年夭,山川摇客情。

搴萝过绝壁,犹恐近浮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岁暮山居杂感(其二)

谐世无长策,青山作比闾。

才名屈宋命,瓻甋马杨书。

宁许续天问,偏当赋子虚。

依稀尧禹迹,俯仰此焉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